新时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与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6期   作者:陈文理
[导读] 摘要:近些年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各种基础建设项目在建设规模和数量上都有了巨大的提升,而随着建设难度的增加以及施工进度的加快,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厦门卓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22
        摘要:近些年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各种基础建设项目在建设规模和数量上都有了巨大的提升,而随着建设难度的增加以及施工进度的加快,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不断发展中,国家和建筑企业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越来越严苛,安全保障措施以及安全意识的普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引言
        国内社会经济在快速的发展,这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规模和数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高层建筑变成建筑行业的趋势。社会各界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也很关注,只有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才能够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1新时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1.1工程项目的单一性、固定性特点
        有别于采用机械设备实现批量、重复产品制造的工业生产模式,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都是独立存在的,无法复制、无法批量生产,即便是相同的设计图纸、相同的施工单位也无法建设出完全一样的建筑工程,这也造就了建筑施工项目单一性的特点,使得不同的建筑项目安全风险类型呈现差异性的变化,相同的安全管理策略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建筑施工项目。同时,建筑工程施工的区域无法变动,所有参与建设的人员、设备、机械都需要在相对固定、相对有限的作业环境中完成建设任务,不同作业类型之间相互交叉、机械设备频繁与施工人员产生交互,均提高了安全管理的难度。根据对全国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有关调查数据表明,虽然建筑施工企业采取了有力的安全管理措施,但新时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无论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数量还是死亡人数均呈现上升趋势,新时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亟需改变与创新。
        1.2多专业、多部门协调作业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需要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多部门联合协作、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整个项目的有序开展,同时建筑施工阶段还涉及法律、建筑、电气、通信等多个专业,多单元的建设项目、多类型的建设内容都对不同专业、不同单位之间的交互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解决了不同组织、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平衡问题,畅通交流渠道,构建协作沟通平台,并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和施工规范来约束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施工行为,避免个人、企业的不当安全行为引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
        1.3建筑施工呈现流水作业特点
        建筑施工过程流水作业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施工地点的流动性变化,工程建设进度的推进,施工地点也产生对应的变化,由低层到高层、由局部基础施工到主体结构建设,这些流动性变化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出现了许多可变的影响因素;二是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变化,建筑工程的施工队伍主要由农民工组成,本身在安全意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存在不足,再加上频繁的人员流动,一旦建筑施工企业培训不到位、安全管理不足势必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建筑施工流水作业的特点加剧了安全管理环境的多变性、复杂性,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必须积极应对这些变化,敢于创新。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2.1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要提高对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等高度重视,不断提高组织施工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充分彰显出机械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确保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加强混凝土与钢筋施工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等技术,为提高施工水平创造条件,从而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稳步提升。


        2.2安全技术升级,推动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
        新设备、新工艺在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应用,不仅释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建筑施工的生产效率,而且解决了传统重体力劳动中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推动了安全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发展。1)安全技术升级。所谓安全技术升级,就是结合建筑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从专业的角度完善安全防护体系,采用防控的手段消灭各种安全风险于萌芽之中。不仅要重视施工人员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建设,改善施工现场、施工生活区域的安全卫生环境,避免施工人员因为身体、心理等因素影响发生安全事故;而且还要加强职业病的预防,针对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采取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改善施工环境,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预防和杜绝职业病的发生。2)信息化应用。科学技术的革新,使得信息化、计算机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采用信息化技术所构建的安全管理体系,也更符合新时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要求。例如应用BIM技术,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构建符合建筑工程要求的可视化的三维模型,解决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工程参与各方之间的信息传递、协作困难等难题,并为管理人员提供整个建筑施工所需的各种信息,通过施工动态模拟和动态监测技术识别潜在的危险源,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有序。
        2.3强化整个施工流程的监督和管理
        为确保建筑工程能够安全的施工建设,施工企业一般都会设置安全监理单位,监督管理施工的整个过程,以此提升施工的安全性,全面发挥出监管的效果。监理单位属于独立的部门,其会总结各个施工环节和质量等工作情况,且就专业方面分析,清楚施工中产生的不足和问题,进而提出合理的建议。安全监理单位在具体的监管工作中,需要记录好相关的内容,且保证内容是完整和可靠的。除此之外,在监督时,要运用平行检查以及监督检查的方法,找出重大问题之后要第一时间汇报给上级,严格的监督管理施工的重要环节,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2.4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建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施工现场是安全管理的一线,也是确保整个建筑工程安全有序建设的关键。施工现场一方面提前建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现场落实监督管理,识别安全风险,根据安全风险等级采取对应的防控措施。另外一方面落实应急保障机制,确保人员、设备、工具、物资等准确到位,并定期演练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全员掌握安全操作标准和规范,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开工前,必须开展全面的施工安全预评价工作,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整改。对于预评价不达标的建筑工程项目,应严令禁止开工建设。
        结束语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繁琐和复杂的工作,但是只有将安全管理工作做到实处,才能为安全生产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和安全的作业环境。新时期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应转变传统安全思维模式,在落实安全意识培训教育工作的同时,对安全隐患主动出击,重视信息化技术应用,健全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建设。,最大限度的保障施工区域人员的生命安全,使得安全施工可以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吴明德.关于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办法[J].建材与装饰,2020(12):182-183.
        [2]向瑾.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控制与项目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2):197-198.
        [3]吴波,赵兵,段波.建筑施工安全及管理措施的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4):54-55.
        [4]张娟.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有效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4):164+166.
        [5]王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及建筑安全管理重要性[J].门窗,2019(15):170+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