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防沙林场 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100
摘要:早酥红梨是早酥梨芽变形成的优质红色梨新品种,文章叙述了该品种在五原县的栽培表现,具有口感好,抗旱、抗寒、耐脊薄等特点,同时,对栽培技术也作了简要阐述,以供果农生产中参考。
关键词:早酥红梨;栽培表现;栽培技术
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经济林不仅能为人们提供粮食、果品和油料产品,而且还具备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功能,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经济林是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性很强的林种,发展经济林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
1、早酥红梨的主要性状
五原地处河套平原腹地,位居巴彦淖尔市中东部,是河套灌区最大的农业县。全县土地面积38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5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9.5%。在林业用地中,经济林面积为6.74万亩,品种主要以枸杞经济林和果树经济林为主。
1.1生长结果习性
幼树生长直立茁壮,单枝生长量大角度小,萌芽力强,短枝发育健壮,1年生枝红褐色,多年生枝淡红色,嫩叶紫红色,成熟叶绿色;有腋花芽,花序坐果率高,花粉红色,花药紫红色,每花序6~9朵花;抗逆性抗病力强,定植3~4年始结果,自花授粉能力强,以腋花芽及短果枝结果为主,坐果率高,丰产、稳产。
1.2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高桩,个大,色泽鲜红,具有棱状突起。平均单果重280g,最大单果570g,果皮薄而脆,果心小可食率高,果肉莹白,质细汁多,味甜微酸,酥脆爽口,石细胞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5%,幼果全红,成熟后果实鮮红,果面光亮,鲜艳洁美。富含珍贵的纯天然红色素和紫色素及多种维生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抗衰老,保健美容养颜功效。在我地8月中旬果实成熟,耐贮藏,常温下可贮藏1个月,恒温冷藏条件下可贮藏8-10个月。
1.3果实套袋
疏果结束后即可进行套袋,套袋前1~3d,要细致喷1次高质量不含铜元素的杀虫灭菌剂,套袋时间应选晴天上午9-11时和下午2-6时。
2、我县经济林产业发展利弊因素分析与思考
目前,我县经济林产业发展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有严峻的发展挑战。为此,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不失时机,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加快发展。
2.1有利因素分析:
1)各级领导空前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据统计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县围绕环城、环镇、环村、环路、环片等“五环”绿化,完成造林16万余亩,县域内国省县干道,所有集镇、村庄整治点、养殖园区全部绿化,而且造林标准质量都有明显提升,造林成活率有大幅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和全县广大农牧民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2)国家目前实施的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后续产业,已经将经济林建设与发展纳入投资计划,并且安排了一定的资金投资。
3)我县宜林地资源丰富。据资源统计结果显示,在我县97.2万亩林业用地中,宜林地面积近81万亩,占林业用地53%。此外,我县近年来在“五环”绿化中,反租农民土地近6万亩,这些土地都为发展经济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近期正在推进的土地确权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土地全部确定到农户进行经营管理,这也将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发展林业生态建设特别是经济林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我县广大农牧民有种植经济林的习惯。特别是在隆兴昌镇五星村、同联村发展枸杞经济林,在塔尔湖镇联丰村、常丰村、胜丰村等发展果树经济林,并且在当地发展经济林已成为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2.2制约因素分析:
1)产业化水平不高。
从我县经济林产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一是我县经济林多停留在房前屋后、自留地栽植,集中连片的少,难以形成规模经营、产业发展;二是品种混杂,大多种植户品种都是从银川、包头等周边地区调进品种进行栽植,没有形成和发展适合本地发展经营的当家品种;三是鲜果、干果销售多,加工产品少,经济林产品多以鲜果或干果销售,贮藏增值和加工企业几乎没有;四是经济林生产经营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五是重栽轻管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我县虽然在各级道路两侧集中发展了经济林,但嫁接挂果面积相对较少,有些地方当年栽植经济林,次年就改植其他乔木林,反弹现象严重,经济效益几乎没有或很不明显。
2)资金投入较少。由于经济林发展投入较多,周期较长而见效较慢。对于多年来春种秋收的种植习惯已根深蒂固的本地农民来说,发展经济林产业仍存在较大的思想顾虑,所以不仅不愿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占用上好耕地发展经济林也难以接受。
3)生产与市场间缺乏有效联系群众的中介组织,果品销售大多是果农开四轮车在周边城镇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销售,枸杞干果也是外地商贩来我县收购,价格人家说了算,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县经济林发展。
4)加工企业缺乏、本县及周边县市都没有规模经营的加工企业,不能有效带动和促进经济林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
3、栽培技术要点
3.1栽植密度
株行距3m× 4m,早酥红梨虽然可自花授粉,但为了提高坐果率,可按8:1配置授粉树,授粉品种可选用雪花梨、酥梨等花期相近的品种。
3.2水肥管理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在秋季8-9月份,成龄树每株施生物有机肥7~8kg,大量元素复合肥1.5~2kg。第1次果实膨大期前追施梨树专用肥或低氮中磷高钾复合肥,株施1~1.5kg;第2次果实膨大期前追施果实膨大专用肥,株施1~1.5kg,同时加入适量氨基酸液肥,以提高果品风味,全年根据植势生长情况及时补施中微量元素肥料。
3.3花果管理
花序伸长期至初花期疏花,每隔20~25cm留1个花序,疏除发育差、位置差、背上枝的及病虫害的花序。花后40d左右疏果,疏除畸形果、朝天果、偏头果、病虫害果,每序选1个果形端正、果面洁净、果个大的留用。
3.4整形修剪
树形可采用锤形。主干高80~100cm,中心干上每隔20cm留1个主枝,呈螺施式上升,形成下宽上窒窄树体,形似纺锤,树高2.5m左右。修剪时要开张枝条角度,对斜生长枝缓放,直立长枝从基部向上每隔20m左右环割一圈,延续环割到稍头,并拉枝开张角度,翌年可抽生出3~7个中短果枝和许多叶丛枝。早酥红梨更新复壮力差,应适当负荷,以维持树势健壮。
3.5病虫防治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在梨树落叶后至萌芽前,结合冬剪彻底剪除枯死枝,同时清除树下落叶等杂物,并集中烧毁,从而彻底消灭越冬的病原菌。萌芽前喷施1次铲除性杀菌剂,杀死潜伏的病原菌。生长季及时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喷药防治。喷施药剂每次应轮换交替使用,以免病虫产生耐药性,影响防治效果。
3.6采收贮藏
果实采收前10d左右摘袋,摘袋后摘除果实周围遮挡阳光的叶片,使果实及时着色。5~6d后开始转果,使果实阴面向阳,阳面向阴,从而达到全面着色,以提高果实的商品性。果实成熟时及时采收,并贮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4、结束语
近年来,我县建立起的种苗生产协会、枸杞生产协会、木材流通协会等,在促进产业发展、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和木材加工流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专业合作组织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应予以提高和大力扶持。
参考文献:
[1]刘磊,孙兵,邢伟达.梨树的栽植技术[J].落叶果树,2012(06)
[2]边文莹.梨树棚架栽培的优势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1)
[3]陈剑.梨树生产管理技术要点探讨[J].南方农业,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