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朱沙
[导读] 随着英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摘要:随着英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掌握听、说、读、写技能,达到更好地运用英语知识的目的,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的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倡导体验、合作与交流、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所以,它成为受广大教育者青睐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然而,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种所谓的“假热闹”的现象。学生没有秩序的高谈阔论,讨论的问题不能触及本质,亦或是根本就没有进行讨论,那么,究竟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小组活动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是学生的独立活动,每个学生都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积极主动的协调者和创造者。教师从传授者变为指导者,参与者和观察者,教师主要是向学生讲解小组活动开展的方法和要求学生在自己开展活动时所必须运用与掌握的语言知识。
        强化相互合作的小组活动,是英语课堂的教学手段之一。它可以在每节课的一定阶段进行,也可以在一个单元的某个阶段进行。每次活动从几分钟至一节课不等,视需要而定。每个小组的规模以4人为宜。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最好不要移动学生位置,只要前排的两人一转身就可以面对第二排两人进行小组活动。每组要选一名外语成绩较好,性格外向,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当组长。这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活动方法,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增加了学生参与语言的实践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竞争向上的精神。


二.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的合作学习并不是贯穿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讨论的内容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否则学生不会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学习模式,不能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应该先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学,然后把不会的问题找出来再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也就是应该先自学再让别人帮着学。小组合作能力是一个逐步养成的过程,在起步阶段教师要特别加强指导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作用。因模块任务的完成均有一定的能力要求,所以要因地制宜地设置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对任务中的一些具体步骤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处理,不一定要盲从教材。
三.丰富小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1.开展小组表演,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
        运用小组演示法,设置情景,让组员按角色扮演书中的人物。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小组让他们在课堂上表演。通过这些活动,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思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
2.开展小组探索与创造,变被动学习为创造性的主动学习
        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入探索和创造,可以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和归纳,独立追求问题的答案。小组共同探索和创造,有利于集思广益和发展求异思维。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注重反馈效应
1小组竞赛;
2小组互测;
3小组帮差;
4小组交流;
5小组轮答;
6小组对答。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小组活动,可以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处的被动局面,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发展个性,互助共进。
?参考文献:[1]陈桂华.?项目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01)
?[2]曹洋.借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 ?课程教育研究.?2018(04)
?[3]刘志霞.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7(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