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明确自身的教育优势,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结合职业特性,与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提升人才管理模式和培养体系,进而实现人才资源建设化。本文基于高职院校职业培训模式进行探究,以期可以完善学校教育辐射,并提高学校的职业发展空间。
关键词:新时代;职业培训;模式
前言
高职教育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其社会地位,企业认可度都得到大幅度提升。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职业培训机构越来越多,但是职业培训机构其师资力量、培训条件并不能达到较高的水准,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新时代下的企业要求,而高职院校凭借政策优势、硬化优势、师资优势等,对于人才职业培训有着更高的专业性,更能在职业培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意义和优势分析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是为了实现人才资源最大化,进而促进教育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可以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知识和经济双向发展。
1.1、教学设施齐备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有着先天的优势,即是有完善的培训设施,如固定的教学场所,专业的培训设备,齐全的师资力量。这在开展职业培训时,能够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训,帮助职业人员获得更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由于大面积招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学习阶段,开展不同的教学服务。同时,职业人员可与校内学生一同上课,感受高职教育的系统性格、程序性优势。高职院校也能通过资源开展相关的设施性培训,帮助人员积累专业化教学经验。
1.2、教育理念先进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教育有着多样的教育方式,其教育格局更宽广、渠道更多,管理机制更多,更能适应新时代及社会的需要,并制定系统化的培训方案。高职院校开展培训时,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式,并且教育资源丰富,培训的效果更佳。另外,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定更加先进,能够实时把控人员的学习状态,可稳定和提升职业培训的整体效率。当企业选择在高职院校内培训职业人才时,高职院校内独有的组织机构格局与管理制度,可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德育教育和职业思想教育。高职院校办学经验丰富,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经验丰富这一优势更加明确。从这几点上讲,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既能够对职业人员提供技术和专业性的知识见解,也能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培训,两方面保证职业人员获得全面的教育。
1.3、社会信誉更加
相对于高职院校,其他的职业培训机构更多是以盈利性为主的,其教育能力和培训方式并不一定满足职业人员的要求。同时,职业机构的教育倾向性是专业技能和知识,对于职业人员的德行、思想上面并没有较高的考量。同时,个别职业机构还会为职业人员传授“灰色”信息,使工作人员对工匠精神产生疑问。因此,要完全确保职业培训的质量,必须要与正规、信誉度高的职业机构合作,而高职院校作为纯粹的育人机构,其社会信誉度更加,并且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更能清楚对职业人员的要求。
2、高职院校开展协同共享模式进行职业培训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可以提高学校知名度,拓展资源教育途径,在当下新时代背景,高职院校完全满足职业培训的要求和能力。
2.1、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培训时可以通过协同共享模式来规划教学特点,科学管理。在协同共享模式下,可以借助相关制度发挥不同院校之间的合作模式,搭建跨校际的培训平台,使培训服务得到更深层次的延伸,促进培训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在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后,每项制度和参与院校应处于同一地位,根据职业人员特点,做出相应的职业培训。建设期间,各个合作院校以及企业,必须要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沟通,尽量排除合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避免出现任何障碍因素,以免对未来的培训教学和培训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2.2、充实培训师资建设
高职院校发挥其职能优势,根据职业人员特点和企业特点组建合适的师资力量。学校根据教师特点,结合职业培训课程,做出相应培训。在拓展师资力量时,一方面教师需要明确开展职业培训行为的特殊属性,以实践和答疑解惑作为根本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自身需要进入社会空间内,了解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工作模式。这样才能保证职业培训的整体质量,并随时根据社会形势,为职业人员提供更专业的知识见解。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搭建相关的产教培训模式,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培训师来指导培训工作或直接参与培训服务。高职院校在开展培训引用教育工作者时,必须要提前确保引用人的背景和行业口碑,确保职业培训能够高质量地开展。
2.3优化资源配置体系
在开展职业培训时,要搭建相关的信息化平台,确保信息、资源能得到实时共享。学校在利用自身优势时,可以就职业中的行业进行大数据分析,组织相关的师资力量开展信息化培训平台。高职院校在开设平台时,要结合教学和行业形势,做出自身的建设性发展,并引入特色功能,便于职业人员操作。另外,高职院校根据培训内容开展相应的教学课程,一方面这些课程能够对职业人员的培训起到直接性的教学帮助,另外也可以丰富校内教学资源,并结合企业和行业发展,为校内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学校在搭建信息化培训平台后,校方可在平台内上传网络教学视频,方便职业人员学习,帮助职业人员随时随处都能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
2.4、增加功能、拓展空间
高职院校在最开始的发展是面向学生群体,做内向性教育,帮助学生从无到有,从学校学生转变为社会职业角色,这样的开展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院校发展的空间和视野。而结合时代前景,高职院校还需要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及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职业院校的发展问题。高职院校通过开展职业培训,不仅能开发新生职业资源,还能从社会上吸取职业人员,进行再培养,挖掘社会人士的潜力,拓展其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开展职业培训,能够帮助学校获取行业和企业的最新要求,并就这些要求结合学校特点,进行改革和教育。新时代,高职院校要积极面向社会,进行人才培训,培训课程开发,这能拓展在行业内的影响,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性人才,实现学校职业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孙诚.新时代新任务:推进职业院校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J]. 教育与职业,2019.7.
[2]朱冬军.构建职业培训新常态服务创业就业促民生——阜宁县职业培训服务创业工作实践[J].中国培训,2017.13.
[3]潘晓娜.论高职院校职业培训能力提升路径选择[J].黑河学院学报,2016.5.
作者简介:鲁鹏1,男,汉,湖南永州人。研究方向:装甲车通信。
第二作者,吴盖印2,男,甘肃白银人。研究方向:装甲车技术。
第三作者,车呈湘3,男,山东淄博人,研究方向:装甲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