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地区亲属称谓词浅析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梁万梅
[导读] 亲属称谓词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它不仅反映了词汇系统的局部情况
        摘要:亲属称谓词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它不仅反映了词汇系统的局部情况,还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标志。学习和掌握亲属称谓词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极其重要。我国各地传统文化习俗各有特色,亲属称谓词也有较大差异,本文通过检索文献和田野调查,对泸州地区的亲属称谓词进行了初步整理,希望能帮助人们加深对亲属称谓词的认识以及对泸州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泸州;亲属称谓词;文化习俗

一、亲属称谓词的界定
        亲属,《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原指六世以内的血亲,后亦指跟自己有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跟自己有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辞海》将其定义为“因婚姻、血缘与收养而产生的人们之间的关系”。总之,“亲属”就是由血缘、婚姻或法律因素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称谓,《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将其解释为“称呼,名称”。
        称谓词属于词汇系统中的基本词汇,是用来区别年龄、性别、地位等不同的人的称呼;而亲属称谓词又是称谓词中的一个类集,专门指对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通常情况下,亲属分为宗亲、外亲和妻亲,本文将其简化,分为长辈、平辈和晚辈,仅对最常用的亲属称谓词进行整理和分析。
        由于具有名词的特点,亲属称谓词通常可以在语句中作主语、宾语、定语、补语、独立语等。因此,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亲属称谓词的出现频率极高,值得关注。
       
二、泸州地区常用亲属称谓词整理
(一)长辈
曾祖父(母)—祖祖 
祖父/母—爷爷/奶奶、公/婆||外祖父(母)—外公/婆、家公/婆
父亲—老爸、爸爸、老汉儿||母亲—妈、妈妈、母
伯父—伯伯、排行+伯||伯母—伯妈、伯娘、排行+伯
叔父—叔儿、排行+叔、达达、排行+达||叔母—排行+妈、排行+婶
姑姑—达达、排行+达、嬢嬢、排行+嬢、排行+爸||姑父—姑爷、保保
舅父—舅舅、排行+舅||舅母—舅妈、排行+舅妈
姨母—姨妈、保保、排行+保、小姨||姨父—姨爹、保保
公公—爸爸【背称:老公公】 
婆婆—妈、妈妈【背称:老婆婆、老妈儿、婆婆妈】
岳父—爸爸、岳父【背称:老丈人】 
岳母—妈、妈妈【背称:老丈母】
姐妹的公公婆婆及兄弟的岳父岳母—姻伯
儿媳/女婿的父母—亲家
(二)平辈
丈夫—名字、老公||妻子—名字、老婆
兄—哥哥、排行+哥||嫂—嫂嫂、排行+嫂
弟—弟儿、弟弟、排行+弟||弟媳—名字、兄弟媳妇
姐—姐姐、排行+姐||姐夫—姐夫、姓+排行+哥
妹—妹妹、排行+妹、名字||妹夫—名字、姓+排行+哥、妹弟
妻子的兄弟—哥哥、排行+哥、排行+弟、名字      
妻子兄弟之妻—嫂嫂、排行+嫂、弟妹、名字
妻子的姐妹—姐姐、排行+姐、排行+妹、名字【背称:大/小姨娘】
妻子姐妹之夫—姓+排行+哥、名字【背称:姨台】
(三)晚辈
儿子—幺儿、排行+娃、名字||儿媳—名字
女儿—幺闺儿、姓+排行+女儿、排行+娃、名字||女婿—名字、姓+排行+哥
        以上是泸州地区常用的亲属称呼语,没有特别标出背称情况的,其称呼方式与面称或普通话一致。还有一些比较亲近的平辈和晚辈关系之间没有特殊的称呼,通常直呼其名,此处未列出。


       
三、泸州地区常用亲属称谓词的特点
        从上述情况看,晚辈对长辈的称呼主要有四个特征:其一,绝不直呼其名;其二,不是固定的,可能各家族有自己的独特习惯,并没有使用大众的称呼;其三,有些称呼男女通用,比如祖父和祖母均称“祖祖”,伯伯和伯母均可称“排行+伯”,姨母和姨父均可称“保保”等;其四,不同系的亲属可能称呼相同,比如姑父和姨父均可称“保保”。
        平辈间的称呼主要有两个特征:第一,对年龄比自己大的亲戚,一般不直呼其名;对年龄比自己小的亲戚,都可以称其名字。第二,夫妻双方的亲戚称呼方式大部分相同,但需要注意,丈夫一方的兄弟姐妹,妻随夫称;妻子一方的兄弟姐妹,丈夫可随妻称,也可直称其名。
        长辈对晚辈的称呼相较于前两者,比较随意,主要特征有两点:第一,对子女的称呼常常会受环境、心情等因素影响而变化。比如,父母心情好或者在自己家时,会称其子女为“幺儿”或“幺闺儿”,在生气时可能直呼其名甚至其它。第二,长辈称呼晚辈都可以直呼其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女婿的称呼,有“姓+排行+哥”这样的形式,其实是有意降低身份,借用了平辈间的称呼方式,体现他们对女婿的爱护与尊重。
       
四、亲属称谓词反映地方文化
        一个民族的亲属称谓词是民族文化习俗的重要标识,泸州地区亲属称谓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泸州地区的文化习俗。
        第一,晚辈对长辈的称呼充分体现了“尊老”传统。长久以来,没有晚辈直呼长辈大名的情况,这是尊敬长辈的集中体现。长辈对晚辈的称呼通常比较随意,且多数情况下会使用专属的昵称,这是“爱幼”的体现。“尊老”和“爱幼”相辅相成,巩固了泸州人民的辈分关系,使人们长期处于稳定且规矩的社会关系中。
        第二,平辈间的称呼十分注重年纪的大小,年纪小的人正常情况下不会直呼比自己年长的人的姓名。这是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果,“长幼有序”的思想一直在人们的观念里,引导着人们维持和睦的亲属关系。
        第三,称呼十分注重排行数字,这与家族成员的数量有关。泸州地区在近几十年时间内,很多家庭都不只养一个小孩,甚至在上世纪中叶,一个家庭能养十来个孩子,为了区别每一个孩子,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按出生的先后顺序予以排行,老大、老二……以此类推。到现在,人们一直沿用排行顺序来称呼。可以说,这是家族繁荣、人丁兴旺的一种体现。
        第四,有些称呼不区分性别。在我国过去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观念一直存在,因此对男性和女性的称呼会有所区别。但是泸州地区的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慢慢摒弃了落后的思想观念,在称呼方面就有明显的体现,尤其是对长辈的称呼,比如曾祖父和曾祖母都称“祖祖”,伯父和伯母都可称“排行+伯”。
        第五,虽然泸州地方面积不大,但人口较多,各片区,甚至各个家庭都有自己特定的习惯,对亲属的称呼也不例外。由于人们追求个性,在有的家族里,某些称呼是自创的,无法纳入一个规定的词汇系统内。
        我国幅员辽阔,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泸州作为一个西南小城,既承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又具有其地方特色,值得我们去挖掘文化价值。亲属称谓语是泸州文化的一种标识,对研究泸州传统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上述对亲属称谓词的整理只是初步的、片面的,以后还将进一步调查,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M].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
[3]鲍海涛 王安节.亲属称呼词典[M].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4]冯桂容.四川巴中方言亲属称谓研究-以金山乡双庙村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
[5]江钒.汉语方言亲属称谓研究评述[J].萍乡学院学报.
[6]吴丹丽.亲属称谓词中的语言与文化[J].现代交际,2019(05).

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泸州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项目编号:CX2020SP36)资助,本文系此项目最终成果。

个人简介:梁万梅(1996.12—),女,汉,四川,在读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方向:古代汉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