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资源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顾科望
[导读] 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实施必不可少的要素,是丰富幼儿经验的重要载体
        摘要: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实施必不可少的要素,是丰富幼儿经验的重要载体。本文针对在课程游戏化的推进中如何进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资源转化为有意义的活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幼儿发展的优势,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深度学习,让老师在与幼儿共同学习中不断触摸课程的触角,提升课程领导力,阐述了相关的做法并归纳了相应的策略,进而为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提出建议。
        课程游戏化六个支架中第五个支架,关注文本转向关注幼儿生活,从幼儿的经验出发,预设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载体。因此收集课程资源的目的是做有准备的课程,把幼儿周围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现象、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作为幼儿的学习载体,幼儿在与这些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下面我就以《浅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资源建设的思考》为例,谈一谈我园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推进过程。
        一.以人为本,资源支持理念先行
        在前期,我们全体教师从理念进行改观,以《3-6岁学习儿童与发展指南》、课程游戏化六个支架、《儿童立场》、《学前课程幸福童年》等相理论书籍的学习,以理念先行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支持。
        1.专人管理,形成资源保障机制
        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不断深入,我园作为常州市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园,从2015年开始系统推进课程资源建设,不断用游戏精神革新资源理念,关注课程资源的有效管理,通过资源工作室的设立和资源管理责任人的确立,围绕课程资源的收集、分类、储存、流转、变更、评价等形成保障机制,努力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探索,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盘点资源,了解资源开发可能
        首先,围绕我园的植物、人力、户外材料及园外社区资源等进行系统的盘点,盘家底是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我们有什么,知道可以做什么?在此基础上,利用工作室、课程实验班等相关的活动,基于教师问题与幼儿需求出发,立足年段、班级实际,对接五大领域核心经验与关键能力的课程要素,预设活动的开展与孩子可能的发展。
        3.对接经验,形成资源开发地图
        充分利用主题前中后的资源审议的方式有机筛选课程资源,对确定用于各类活动的教育资源进行有必要的删减、重组或编辑,清晰罗列幼儿园3公里内的课程资源并及时动态调整,完善资源地图,提升教师开发、选择、利用资源的能力。
二.以媒为介,资源拓展深度挖掘
        如何充分挖掘各类资源,让孩子在亲身体验、直接感知与实际操作中充分感受资源的多元价值,我们从班本、课题、园所三位一体从点到面来细化资源拓展。
    1.班本实施,资源利用小点切入
        我们以班级为载体,围绕新北区教研室重点研究的“三个一”实践研究,以小点切入的方式细化资源的利用,在实践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经验。鼓励教师以案例、观察记录或论文的方式进行班本资源课程实施的具体呈现,触摸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律。
        2.课题研究,资源拓展细化深入
    我们以《户外活动中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及《园本课程建设中园内植物资源的利用研究》两大课题来细化面上的研究,用课题项目的形式产生学习共同体,在滚动学习中打开课程资源建构的新视角与新方向,真正助推教师课程领导力。
        3.园所关注,资源推进全纳卷入
        作为园所层面,从期初的资源整体推进到其中的过程关注再到期末的反馈跟进,我们进行系统的架构,在过程中给方向、给支架、给支持。


        首先,作为资源条线的第一责任人会进行亮点的资源打样;其次,利用问卷星对教师与家长、幼儿进行调查了解真实问题与需求;再次,利用课程前、中、后的审议,以各年级组、资源工作室、课程实验班为实际抓手,深化资源审议,细化资源实施。
        三.以行为合,资源梳理有径可循
        每个孩子、老师都是自然人,尊重每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与尊重老师的成长也是也是我们不断的追求。
        1.以赛促研,资源实施给平台
        在鼓励教师撰写资源案例、课程故事、观察记录后,我们以多元的方式给予教师展示的平台:围绕四季“探春、嬉夏、赏秋、暖冬”季的课程故事交流;区、园级的资源案例评比;专家来园资源案例的交流、观摩的现场……以多元的方式以赛促研。
        用资源全纳的视角来挖掘、敏锐捕捉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并以课程实施的方式来推进细化落实;在重塑资源观的过程中,重视资源开发过程中实践智慧的养成,不断提升课程领导力。
        2.多方介入,资源评价有方向
        为了更好的落实资源评价,真正实现有目标、有方案、有支架、有反馈、有优化资源闭环管理。我们从教师、家长、幼儿、行政细化落实资源评价。
        教师——资源筛选、推送APP、资源实施,参与评价;
        家长——使用app、参与管理、网络活动、实施评价;
        幼儿——幼幼评价、打卡互评、计划制定、每日主播;
        行政——资源推荐、资源反馈、资源跟进、资源优化。
        3.去粗取精,资源管理断舍离
        为了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赋有生命的气息,赋有成长的意蕴,课程更贴近幼儿,我们还在“三个一”的资源管理中去粗取精。
        每月一次资源收集与公布:实现了真正的放手与放权;半月一次植物观察与记录:通过四季轮回的观察,持续建构各类新经验;每周一次资源梳理与评选:借助每周资源宝贝的评选来激励幼儿、家长的卷入,放大资源辐射圈。
        课程资源只有与幼儿发生互动,帮助幼儿形成经验,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我们发现:园内的一草一木均承载游戏与学习的元素,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写在最后]
        万般滋味,都是生活;万千生活,即为资源。生活,是很好玩的;资源,是很有意思的;经历,是很有意义的。这一切又都源自于“专业”,真正站在儿童的立场来审视幼儿生活里的万千资源,用专业的行为支持课程有温度的生发,使之成为师幼共生共长的地方。课程变革,让我们孜孜追寻的:每一个“平常”日子里的“非同寻常”。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