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精神的文化传承价值与发展应用 ——以蚌埠城市精神为例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孙海霞 王雪飞
[导读] 众所周知大禹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禹治水体现出的精神更是伟大,而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摘  要:众所周知大禹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禹治水体现出的精神更是伟大,而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对大禹精神和文化的相关研究,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承和保护关于大禹文化遗迹、大禹神话等,对于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精神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都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其形象代表着中华民族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精神。
        关键词:大禹;大禹文化;传承;发展
        
        引言
        据历史文献记载,大禹开创了中国的古代文明史。据考古发掘,蚌埠作为大禹治水的主战场,禹会村遗址被评为国家级4A级遗址公园,涂山禹王庙及庙会作为名胜古迹和文化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大禹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流传至今,为这片大地上生活的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和民俗文化形成的重要依据,由此形成了“禹立潮头、孕沙成珠”的城市精神,纵观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形成,与大禹的精神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是民族发展共同产生的意识形态,大禹治水传说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表现和记载了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 大禹精神文化
        大禹作出的贡献,对我们的民族以及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更是我们后人学习大禹精神的明证,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凝聚作用。蚌埠市正在逐步成为淮河流域和皖北中心城市,创新型经济结构转型成为产业发展和形式转移的重要转折点,蚌埠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高新技术发展的一系类产业建设与发展将地域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结合。在淮河流域特有的文化和一些表现出地域文化特色的戏曲、音乐、舞蹈、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和作品进行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再结合这些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所表现出其背后的传说及体现的精神文化等方面,使得人们对淮河文化中大禹精神文化的精髓及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以新的视角剖析淮河流域特色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文化内涵,展现出这一地域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意识形态及精神文化价值。
        大禹精神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大禹治水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精神文化价值和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大禹是民族精神的脊梁,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在其治理水患的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忍受着孤独和压力。无私敬业,任劳任怨地为百姓奉献,从一个个民间传说故事和民俗文化活动中,可体现出大禹文化的精髓所在。蚌埠这座城市根据大禹精神文化所形成的的城市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探究如何传承和发展这种精神。
        二 大禹精神文化的传承
        大禹治水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他尽心尽力治水的最好见证。大禹文化给蚌埠注入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增添了丰富的文化魅力。
        距今约4100年的禹会村遗址,是淮河流域发现的最大一处龙山文化遗址,是为考证大禹会诸侯提供依据。而在蚌埠的特殊地方会放置或是设计关于大禹传说故事内容的景象或是雕塑等;位于胜利西路席家沟的大禹文化广场,雕塑作品《劈山导淮》就是以大禹事迹为主要内容,展示大禹会诸侯等大家熟知的佳作,再如怀远荆山上的大禹雕塑与涂山隔河相望,这是大禹治水的主战场,具有一定的意义。这样的城市景观设计,目的就在于弘扬、倡导大禹精神文化,让更多的人熟知和铭记这种载有城市精神文化的烙印,是蚌埠城市文化的代表和城市精神的具象表现。在涂山顶上的禹王庙是国宝级单位,其建筑、彩塑、壁画和神楼都难得一见,是不可再生并有着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涂山的禹王庙会在这里延续了数千年,这种文化和民俗活动的传承,是大禹精神在蚌埠这块土地上的延续,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

在这个基础上充分挖掘禹王庙及涂山庙会深厚的文化内涵,开发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提升大禹庙的文化品质,提升文化品牌的城市知名度,为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有着重要发展前景。
        结合本地域文化,如何传承大禹精神,如何使大禹精神在实际运用中发挥作用,是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即如何发展大禹精神。大禹精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精神文化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是动态的传承,是发展中的传承,在不断的吸收各种文化中形成多元的文化发展,具有本土优先性。淮河流域自古便是中华文化汇聚之地,文化的传承具有南北兼容的特点。蚌埠作为大禹文化精神的发源地,应当优先继承和发展这一特色文化。对于大禹精神文化的解读,更应切合实际,因地制宜,不能局限于形式化的传承。
        大禹精神的传承发展不只是在水利方面,由大禹治水而发展出的精神和文化,深深的烙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为华夏儿女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 大禹精神文化的发展
        大禹文化的深厚底蕴对于蚌埠这座城市的影响具体体现为“禹立潮头、孕沙成珠”、“包容、开放、创新、争先”的城市精神。蚌埠已经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在提升蚌埠市城市精神文明和提升城市经济发展中,体现出“创新、争先”的精神。在传承和发展中不断创新,为实现淮河流域两个中心和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传承与发展是一个整体,既不能脱离传统文化谈创新,还要有时代特色,与时俱进。立足于社会实践才能永葆传统文化和精神的青春。在传承发展的实践中,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与时代呼应,与文化融合,这就体现了“包容、开放”的精神,大禹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是要与各种优秀文化相结合,使其具有实践的意义,只有融入了实践中,才可以有长远的发展。
        大禹在民俗艺术中的形象或其精神的体现,例如涂山庙会祭祀大禹产生了许多民俗艺术形式,表演如花鼓灯。通过民俗艺术的表现,使得大禹形象、大禹精神、大禹文化在这一地域传承。大禹形象唤起了人们对大禹文化的认同和肯定。大禹精神昭示后人,学习大禹明德,弘扬大禹文化,来研究淮河的独特文化气息。
        四 总结
        我们应该努力开拓更加美丽的现代城市文化。这些珍贵的文化记忆,可以大大提高蚌埠的知名度和城市文化内涵。
        大禹文化遗产需要从各方面入手进行传承和保护,需要各地部门、机构和社会民众一起参与保护,采用切实可行的手段和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我们更应该创新传承与发展的方式,采用信息化的方法建立大禹文化相关数字文化等。创新“文化+”的新模式,具体可通过相关的文艺作品、博物馆等场馆中利用新科技手段,让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关于大禹故事、传播大禹文化,并将大禹精神文化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传承与发展。对大禹文化和大禹精神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实地考察提出观点、举例说明,提出建议。大禹文化的传承更需要各地部门、机构和社会民众一起参与保护,采用切实可行的手段和方法,以“文化+”的新模式弘扬和继承这一宝贵的民族财富。更好的建设人们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丁玉群.垓下传说[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7.
[2]刘训华.大禹文化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3]谢克林.蚌埠记忆 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汇编(蚌埠卷)[M].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印,2009.
[4]周幼涛.中国禹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5]徐客.山海经[M].现代出版社,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