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梁朝宏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梁朝宏
[导读] 在新课改深度影响下,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大的教育成果
        摘要:在新课改深度影响下,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大的教育成果,与此同时数学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发展创新,其中,最突出的教学成果体现在小学数学创设有效问题的情境方面。在此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通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立有效的情景,做到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其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目的,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会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的策略分析,并对此分析阐述,希望为今后的小学数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 问题; 策略
前言
        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但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严谨性、抽象性的学科。一直以来,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都是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这也是教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在实际开展小学教学工作时,要做到有针对性开展问题情景创设,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其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提高小学教师的自身能力,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稳定发展。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于枯燥乏味
        小学数学教学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创设有效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也是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比如在上课过程中,由于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讲求逻辑性的学科,所以教学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教学过于枯燥乏味的现象。这就需要在创设情境实际应用中能够增加趣味性,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具体就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把逻辑处理的东西增加场景介绍以帮助同学们的理解。
(二)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还存在教学理念偏差的现象,很多时候只是强调成绩,而不注重数学的实践应用,所以现在很多小学生虽然做题做的很好,甚至在一些竞赛中获奖,取得特别优异的成绩,但是在数学实践中属于高分低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的教学理念一定要提高。传统数学教育讲究传达,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实际应用我们更要强调理解,发散创造,能让学生不仅取得好成绩,更加能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三)问题情境创设流于形式
        很多课堂虽然已经又情境创设了,但是也只是流于形式,不能很好的发挥情境创设的优势,真正让学生收益,提高成绩。很多老师只是会把它当成一种任务,分配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课下去做,去完成情境创设,但是学生最后做了还是没做,做的质量如何,结果是完全不能保证的。这种形式主义是要不得的。
(四)教师教学习惯
        很多教师目前还是习惯于之前的传统教学,只是把课本上的例题讲解一遍,再讲解一些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太呆板和无聊了。不愿意或者不会使用情境创设去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多学习多实践,在实践教学中改变自己的习惯,要真正能够利用情境创设去教学,帮助课堂,帮助学生。


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
(一)将问题情境创设在实践操作中
        在实际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要做到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融入实际教学中,锻炼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操作活动的开展,能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实践操作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数学思路,并锻炼学生学会将手耳口眼脑等各个感官器官进行有效协调,进而更好的配合自身学习操作任务,熟练掌握将身体动作转化为数学思维整个锻炼过程的学习方法。如在实际教学“圆的半径”的时候,准备硬纸板,剪刀,让他们自己用圆规独立制作不同半径的圆,这样就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二)将问题情境融入故事、游戏中,进行生活化的教学
        在实际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问题融入故事,游戏中,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比如在一些应用题的解答中分角色扮演,让班里的学生扮演小明,小红,小刚等,将6个苹果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个人实际能分到几个,看起来就非常明显和一目了然,所有的人都能在最短时间内理解。另外可以经常带领同学们玩益智类的游戏,比如青蛙的腿的接连计算,既有趣,又能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创新教学趣味性
        在实际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趣味性教学活动灵活融合在创设中,这样可以有效调节数学课堂的学习趣味。我们都知道,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将问题和数学趣味性活动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让他们提高注意力。能够为数学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保证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进而真正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同时,也能为制造轻松快乐的数学教学活动做出良好的铺垫。比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教学开展创设出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场景,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作为顾客,一组作为售货员。将教室中的各种教具作为超市的商品。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前确定好商品价格,购物流程,这样能够让学生很快的了解和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购物价值。这把学习和生活有效的结合了起来,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教学进行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趣味活动启发作用,丰富数学学习情感体验,更好的锻炼其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发挥创设问题情景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也能保证教师真正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通过创设各种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数学学习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掌握数学实际应用的价值,理解数学学习的真正含义,丰富学生生活。同时教师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从而实现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戴永利.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74.
[2]朱以威.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8,(18):59-60.
[3]罗双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6):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