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李海秀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李海秀
[导读] 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培养人才的基础
        摘要: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培养人才的基础。现代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与个性,立足现有教育机制和手段,对小学生数学教学进行针对性改革与创设。以此,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引言
        深度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学习内容,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并获得对数学全方位认知的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举一反三。但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学生却存在着许多浅尝辄止的学习现象,如有些知识点他们只是简单了解表面现象,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此,倡导深度学习,注重数学学习过程的真正发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是当前数学教学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作用的体现
        增强深度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教师要教育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各学科知识相互连接的立足点。现代新课标下的各个学科知识安排与衔接十分科学,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相应完善与补充,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数学与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路径。如何保持良性的学科交流、如何不断改良数学学习习惯,需要小学生在知识体系形成的初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学生的知识量到达较高的学业知识水平,知识体系呈现良好的架构。对学生目前学习其他人文学科、理论学科,培养未来社会实践能力、工作能力、学习能力都具有里程碑般的影响意义。
二、从课程内容的深度学习中提高数学素养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需要自身不断积累才能达到提升综合水平的目的.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生活阅历较少.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时,可以从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知识,进而将课程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例如,在“图形的运动”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的,有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生活化例子不能够超出学生的认知经验.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发现,平时吃饭的碗就是轴对称的,在游乐园中乘坐的缆车也是平移运动的一种.教师在教学时利用生活化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联想的同时联系自身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处于此种教学环境之下,也会进入教师构建的生活化情境,进而会自然地进入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极大的拓展,有助于其自身数学素养的养成.
三、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其在学习过程中占据着主体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转换自身的角色,平等对待学生,与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感,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在教材中蕴含着许多现实的、有趣的且探索性强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向低年级学生传授“8+5”的算法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之间比一比哪一组的算法更多。通过这种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探索更多的算法,并且从中可以获得深刻的体会和收获。同时,小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更好地实现小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


四、建立结构体系,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要想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需要学生的思维能从“点状”走向“多维”,能对问题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提取、强化和反馈,从而掌握知识,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例如,在教学“数的整除的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的头脑中积累的与数的整除有关的概念就有几十个,而这些概念大都是零散的、杂乱的、不连贯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改变传统复习概念、巩固训练、综合练习的形式,注重对新型复习模式的构建,这种新型复习模式主要表现在知识的再现、整理、运用等方面。以“偶数”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与偶数相关的概念整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对“数的整除”的所有相关概念进行盘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数的整除”的认识达到“横成片,竖成线”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单一的认知结构逐步被立体的网状认知结构所替代。在数学复习课中,教师不能像新授课一样按部就班地引领学生复习,而要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再现与整理,让学生的思维网络从平面走向立体,形成结构化的数学知识网络,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深刻。
五、任务探究指引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新知,通过完成学习任务的数学思考得以关注数学本质,让思维生长起来。数学课堂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将学习活动与任务问题结合,用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给学生的尝试探究、思考交流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如在《认识几分之一》课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每人一张长方形的纸张,请学生在上面折一折画一画,构造一个新的分数,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理解,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这样的任务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学生通过动手或探究性的任务学习数学知识,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提升思维能力。
六、提高数学知识的联结能力
        数学知识点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模块的数学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联结能力,这也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充分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正确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原理、概念以及法则之间的体系结构,形成正确的知识网络结构,并且将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知识网络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例如,在教学与四边形和三角形相关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不同知识点联结的作用,进而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知识联结能力,如学生亲自动手,通过旋转、平移或者复制等操作得到四边形;在面积计算过程中,将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与三角形面积计算两者相联系,形成与图形相关的知识网络结构。
结束语
        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学科,深度学习的“深”,是教师理念和专业水平的“深”,是学生思维和能力素养的“深”,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结合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精心设置探究任务和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照顾学生特点注意直观有趣、能引申抽象概括,引导举例并注意反例、发散迁移到一些新场景,激发学生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生得到全面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杰,席爱勇.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维度与注意问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8(04):365-368.
[2]马秀平.小学数学开展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探索[J].科技风,2019(34):31.
[3]卢伟玲.体验式学习:数学深度学习的一种方式[J].数学教学通讯,2019(34):38-39.
[4]黄安祺,郭方年.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新教师,2019(11):50-51.
[5]王东根.“深度学习”下的小学数学实践性教学初探[J].新教师,2019(11):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