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初中数学思维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 金岳华
[导读] 在初中教育中,数学学科算是主课程,而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里
        摘要:在初中教育中,数学学科算是主课程,而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远比习题练习要重要的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数学是一门灵活性极强的学科,其中知识点、思维等都在不断地变化,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来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采用“一题多解”的模式进行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方法;解题思路;举一反三;一题多解;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不单单要求计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数学注重的是解题的过程与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追根溯源,从问题的本质入手,从而达到采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目的。初中数学原本就是一个多种知识相同的学科,这种特性也注定了一题多解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有助于学生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培养这样的思维模式,会使学生在看到题目时,大脑中的数学逻辑思维立刻被带动起来,从而在脑海中筛选出最优的解题方案。
        因为有的解题思路非常复杂,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费心去计算庞大的数据,还需要很繁琐的步骤,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细微的差错,而数学是一门讲究逻辑的学科,任何环节中出现差错都会直接影响答案的准确性,并且繁琐的步骤会消磨掉学生宝贵的注意力,导致考试后期学生精力不佳,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一题多解的解题模式,从而提高做题的效率,继而提高考试成绩。
         一、一题多解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一题多解”的解题方式在各种数学题中都有着诸多的应用,但表现最明显的则是被应用在几何题目的解题过程中,初中数学的几何证明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学习内容,且几何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几何因为它原有的多维度特点,就决定了它必然有多种解题的模式,所以“一题多解”在几何题中的利用最为明显,这就要求学生在拿到数学题后,首先联想几何的立体图像,而后结合所学的知识,达到解题的目的,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一题多解在数学公式题中也利用较多,数学公式充斥着多重变幻性,它是一点点演变而来的,对于数学的学习是不可能速成的,基础的数学知识会为日后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循序渐进,公式题更是如此,学生可以利用之前学到的知识来证明出新要学习的公式,这个过程可以有利于学生对新公式的把握,而学生也可以使用刚学的数学公式证明所学的知识,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巩固旧知识,且这样往复的过程,还会使学生的逻辑性得到锻炼,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做铺垫,这就要求学生在拿到公式题后,采用正推和反推的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一题多解。?
        比如: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出这两个数
        方法一、设较小的奇数为x,另外一个就是x+2,继而得方程x(x+2)=323,解方程得:x1=17,x2=-19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度-19
        方法二、回设较大的奇数x,则较小的奇数为323/x则有:x-323/x=2解方程得:x1=19,x2=-17同样可以得出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  
        方法三、设x为任意整数,则这两个连续奇数分别为:2x-1,2x+1,(2x-1)(2x+1)=323即4x^2-1=323,x^2=81,x1=9,x2=-9;2x1-1=17,2x1+1=19;2x2-1=-19,2x2+1=-17,所以答: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


         二:如何锻炼学生“一题多解”的数学思维
         1.提出问题, 打开学生思维
        数学是一项抽象的学科,要求学生的思维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首要任务。那么提出问题就有利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也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开启一节课堂,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来可以使得学生发散思维,并且让学生在猜想中发挥脑洞,调动思维,且还可以体会猜想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兴趣大增。
        例如,一节课可以从一个与实际相关的应用题入手。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让学生先学会自主思考,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办法进行指导,这样的模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模式,首先要打开思维,才会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达成“一题多解”的解题模式。
 2.提出多种解题方案
        数学比起其他学科来说,要灵活很多,一道题并不止一个解题方式,且相同的解题构架可以变化多种提问方式,所以学会让学生发散思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发散思维,一题多解的认知方式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
        结合上一步骤来说,学生在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之后,可以继续要求学生提出几个不同的解题方案,对于思维的限制,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思维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以便于培养数学思维模式。
    3.优化课堂氛围,增加课堂趣味性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沉闷的课堂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心情以及思绪,降低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断创新,调动课堂的氛围,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学习几何的时候,平面的图形死板呆滞,无法直观形象的展现图形的魅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搭建集合模式,通过这样的小活动来刺激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的气氛,进而让学更加直观地了解图形,加强图形在学生脑海中的认知,从而达到构建数学思维的目的。
        如:面对任何一种模式的习题,教师可以构建竞赛的模式,分组让学生进行比拼,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可以想出更多的解题思路,则为获胜,获胜组的同学可以适当的得到奖励,以此来带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胜负欲,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地开动脑筋,让思维得到发散。
         三:将“一题多解”的数学思维运用于实践
        教师的教学总是顾及到绝大多数同学,但是学生的思维模式并不相同,决定了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相同,所以一些略难的知识点,教师可能不会进行统一的讲解,那么对于一些拔尖的同学来说,发掘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掌握解题思路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显的尤为重要。比如说数形结合思想。直面一道数学问题,可能觉得逻辑混乱,大脑的转动频率根本就赶不上题目的复杂度,这个时候可能边看题边在手底下画出图形,然后根据题目对图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图形可以使得原本复杂的文字变得简单,这对于解题也是十分重要的。且数学思维的养成不仅能够存在于数学的学习之中,更可以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交易、买卖或者遇到一些值得思考的人生问题,我们都可以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选择最优的解决模式。
         总结: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不仅仅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思维的锻炼,而“一题多解”的模式,对数学思维的培养极为重要,且对解题来说也是一种最优化的模式。“一题多解”的解题方式,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或者对于生活中解答问题都有着诸多好处,提高学生在日后学习过程中的效率。从而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在学习和生活中达到最优化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李斯扬. 初中数学教师对“一题多解”策略的态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2]姜鹏.初中数学一题多解教学例谈[J].上海中学数学,2010(09):40-41.
[3]谢江华.巧用一题多解,提高初中生数学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2):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