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丁婷
[导读]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小学基础教育占有很大的比重。
        摘要: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小学基础教育占有很大的比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数学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和内容,感受问题解决方法的使用要领与价值,体验问题解决方法的广泛应用,形成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践行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探究适合于本班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创设利于问题解决的情境,搭建有效解决问题的平台,提供高效解决问题的机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浅析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意识,并结合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但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难以达到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转换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
        1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分析
        1.1编写结构封闭,教学方式单一
        无论是例题,还是给学生进行解题训练的练习题,从编写特点角度进行分析都能够发现,普遍存在编写结构单一的问题,题目的答案都是固定且唯一的,解决教学问题和解题过程难免会对小学生思维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和多元解题思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不仅如此,大多数教师在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时,教学方式单一、固定,先由教师讲解例题,接着教师给出相似练习题要求学生自行解答,最后教师评价学生的解题,呈现出明显的题海战术训练特点,久而久之,学生将解题训练视为沉重的学习负担,对其产生恐惧、厌烦、抵触等负面情绪,不喜欢解决课堂问题教学的学生,又如何能够从中获取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喜悦呢。
        1.2解题思路狭窄,综合知识不足
        能否在审题和分析题目中获取解题思路,是学生正确解题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小学生的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审题不仔细、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导致学生的解题思路比较狭窄,甚至有些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在阅读题目后完全没有解题思路,拿起笔迟迟不知从何开解,学生的解题效率和解题水平受到了严重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过分侧重于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两种解题方法的讲解,没有结合学情引入适合学生的分析问题方法、解题策略,导致学生对于假设法、转化法、数形结合法的了解不足,在解题中大大限制了解题思路的获取途径。
        2小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2.1强化意识———鼓励策略运用的多样化与综合运用
        在具体实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其所学习的解题策略,并非针对某一类问题,而是指不同策略能够应对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在实际解决问题上,需要在解决方案中寻求更为简单、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实现对问题的解决。由此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灵活性,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记忆与掌握,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策略的应对属性,继而实现更加高效的问题解决成果。

对此,教师需要进行如下工作:第一,加强学生策略的练习,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策略应用过程中的特征,使其能够认识到在具体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必要筛选;第二,帮助学生认识到策略的属性分类,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套快速筛选机制来应对问题,从而提升相应的效率;第三,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加强训练,虽然小学数学知识并不复杂,但仍旧包含着一定的复合知识,由此也意味着需要采用多种策略进行解题。对此,教师可以采取设立习题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逐渐熟练与各种策略的结合。
        2.2加强过程教学,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求教师能够加强过程教学,并采用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且能够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进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相应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要,且能够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师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明确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过程。在相应的教学过程之中,还需要教师能够加强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当中,则要求教师能够借助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效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不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并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在知识迁移、归纳总结、反思的过程当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通过学玩结合的学习方式,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2.3提供高效解决问题的机会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最主要的阵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的不同环节来完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比如,在课堂起始环节要注意创设质疑问题的情境,为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的形成找准生长点;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数学教师要注意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每节课的重难点,巧设疑难,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断产生一些困惑、疑问,从而引发思考,自觉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为接下来提交班级层面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也为教学的深入打下坚实基础。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后,数学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到精讲点拨,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以此矫正自己学习的不良行为。以“商中间有0的除法”章节知识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给他们几道之前掌握的计算题,让他们先体验一下学习的成功。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再抛出新课的问题,组织学生尝试计算一下“832÷4”。等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遇到挫折的时候,数学教师再适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学习的环节。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在存疑遇挫的过程中激发起探究学习的欲望,由此而顺势引导,组织学生带着运用“0占位方法”的问题在小组里进行操作、讨论、验证,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问题的提出者,同时也是知识的探索者。他们的学习是自主的、思维是活跃的,学习效果当然也是极佳的。
        结语
        综上所述,该文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作为核心研究对象,首先提出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对于相应培养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了教师在实践中所存在着一些问题,最终结合相应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故此,以期该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杨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策略探讨[J].华夏教师,2019(1):55-56.
        [2]罗祥余.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9(1):92.
        [3]李丽.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辽宁教育,2018(11):6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