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抄袭、作业内容与形式单一等问题,导致虽然教师布置数学作业但却未发挥出应有成效的结果。由此提出了分层布置作业的构想,这一方式虽然能够解决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固化学生层次、加剧学生分化等弊端,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数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分层作业的消极影响,基于“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提出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实施策略: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的起点行为和数学学习材料、学生自由选择作业。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层 作业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18)21-63-03
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要顺应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布置作业。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数学作业远未达到这样的要求,存在作业抄袭、作业内容和形式单一等问题,忽视了学生发展的需要。而目前提出的分层布置作业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存在更为严重的弊端。因此,本文结合当前小学数学作业现状,在“分层”布置作业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作业布置的实施策略,优化和改善数学作业的设计,力求使学生在作业中“做”有所得又“学”有所乐。
一、问题的提出
(一)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由于教师个人认识的局限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当前数学作业中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抄袭作业现象
一位数学教师在数学作业抄袭调查中得出一组数据,所带班级每天坚持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只有10人,抄袭作业现象高达90%。抄袭行为使学生的主动学习变为被动接受,将他人的劳动成果拿来使用,这既影响了学生价值观的建立,又导致了学生越来越懒情。
抄袭作业的几种现象及分析:一是不会做。有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对教师讲的知识不理解,根本无法独立完成作业,只能通过抄袭逃避不交作业的惩罚。二是不想做。有一类学生由于家庭或者自身的原因,对待学习缺乏热情,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就是单纯的不想做作业和不喜欢做作业。三是别人抄,我也抄。有一部分学生受身边同伴的影响,看到别的同学抄作业没有被发现,没有被批评,于是怀着投机的心理也去抄作业。
2.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单一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大多以课后练习题、配套练习册为主,作业内容的来源单一。导致学生对数学作业缺乏兴趣。另外,数学作业的形式单一。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学生作业中书面作业占60.07%,实践类作业占 14.24%,探究性作业占 12.84%,口头作业占12.85%。从上述数据中发现,数学作业多以书面作
业为主,缺少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学生每天完成这种单调、重复的作业,制约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如上所述,抄袭作业、作业质量不高等问题已然制约了有效作业的达成,不少研究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分层作业的想法,并将分层作业付诸于教学实践。
(二)分层作业存在的弊端
分层作业是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布置与其发展相适应的作业。分层作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当前数学作业存在的抄袭、单一等问题,优化作业的结构与配置。但是分层作业将学生划分等级,不可避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美国学者得出的判断是,其一,分层教学并不有利于学生学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下位”组学生而言,分层教学是危险的;其二,分层教学对人际关系与学习志度会产生影响;其三,通过分层教学,学生之间的学力落差更为加剧。
”
1.造成学生层次固化
分层作业大多依据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凭借单一的标准给学生贴上三六九等的标签,如果教师不随学生的发展及时调整分层,很容易使学生产生
“我就是这样或者我好像不行”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固化这种思维,将自己框定在固定的层级上,逐渐丧失学习的自信。
2.加剧学生之间的分化程度
分层作业将学生固定到某一层级会导致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越来越大,好的学生越来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分在高层次的学生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会不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分在低层次的学生觉得自己已经被贴上差生的标签,对待学习也就敷衍了事。
正是由于分层作业存在上述问题,有研究者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和积极心理学的指导,提出了“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有效解决分层作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小学数学“分层”布置作业的实施策略
“分层”布置作业符合个性化的教学要求,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有差别的作业。将“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运用于小学数学作业还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其实施过程。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化表现,为课程的实施指明方向。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明确具体,以便为教学组织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作业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其开展实施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引,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作业内容相匹配。以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一课为例,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学生体验数据收集、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为达成上述目标,可以让学生收集本地区未来两周的天气情况,将得到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实际记录的过程中体会统计的意义。
(二)分析学生的起点行为和数学学习材料
起点行为是指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之前,原有知识与技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的准备,也就是学生原有的基础。”教师要大致了解学生的数学成绩、完成作业的质量、思考问题的速度、完成数学作业的时间、是否有抄作业或者不写作业的情况,以便设计有效的作业,确保每类作业难易程度适中,让每个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选到适合自身能力水平的作业。
教师要认真评估学生的学习材料,为作业的设计提供依据。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教师要把握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预估学生在课上应该掌握到何种程度,课后需要设计何种训练才能有效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内容。在设计作业时要明确哪些知识点需要课上讲解,哪些可以让学生通过课下练习掌握,更有计对性地设计作业内容。
(三)学生自由选择作业
自由选择作业是指学生依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并且学生的选择具有不确定性,会随着学习内容和学习动机的不同不断产生变化,学生可能今天选择B类作业,明天选择C类作业。如果学生某天只选择 B 类作业,那么教师就要反思作业设计是否存在问题或是学生是否没有理解某个知识点,及时调整作业和教学内容。教师可能会担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只选择层次较低的作业来做,不愿费时间做高层次作业。教师应该要充分的信任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向好学生转变的积极心向,他们希望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能够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赞赏,会不断付出努力证明自己,因此学生多数还是会选择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的。
【参考文献】
[1] 周丽娜,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实施策略的研究 [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1).
[2]安富海、“滚动分层”布置作业的成因及实施策略研究 [J].课程·教材·教法,2017(8).
[3] 刘电芝,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刘景蕉、分层作业的设计技巧 [J] .小学教学参考,2007(Z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