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阶段的口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由于各种因素,目前,幼儿口语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话的能力、培养幼儿在人前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培养幼儿复述的能力,这个阶段在幼儿园如何营造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氛围、语言发展的环境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问题,幼儿教师要在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基础上,抓住孩子言语发展的关键期,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的配合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刺激孩子言语表达的需要,促进孩子言语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关键词】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教师 对策问题 家长 方法
当今社会中各个方面和领域都需要交流,需要沟通,人和人之间要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最为直接简便的方法就是语言。只有语言表达十分出色,才能够让相互熟识的人之间萌生出浓厚的情意,加深友爱;让陌生人之间产生好感,产生友谊;能够让意见分歧的人们相互理解,消除彼此间的矛盾;能够让相互怨恨的人们化干戈为玉帛,变得友好相处。良好的语言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人格,启发人的心智,幼儿阶段处于幼儿的语言发展期,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
从一日来说,幼儿从入园起每个环节,每一项活动都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也是老师教育的机会。《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将教育内容“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使幼儿在园所的全部生活,成为受教育的过程。”而儿歌因为其生动形象,通顺易懂,富有节奏感,这些特点是易于幼儿理解与接受的有效手段。
我们将儿歌融入生活,使儿歌生活化,如:户外活动时,老师可以说儿歌式短句:“小朋友走楼梯,慢慢走,轻轻走,小小手扶扶好,不能挤来不能推,一个跟着一个走。”在这样的自然情景下,幼儿无形中会习得积极的词汇和短句,促使他们由说不规范,不完整的方言,向着规范的、完整的语言方向转化,提高幼儿的语词敏感性。同时,在儿歌化的语言学习氛围中,他们语言学习的兴趣也有了很大提高。
在这个时代父母都忙于事业工作,疏于对幼儿的照顾和关心,在幼儿语言发展阶段不能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将幼儿交给爷爷奶奶照顾,老一辈的没有科学的育儿观和思想,幼儿在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就在看动画片,玩平板电脑,自己玩玩具,缺少与其他孩子的沟通交流,缺少成年人的正确引导,就会错过最佳语言发展期,形成一些不良的口语习惯,如口齿不清,胆小怕事,不敢和其他孩子交流,面对老师紧张害怕,对幼儿性格也会造成自闭性格缺陷,缺乏自信心,不能理解简单的语言等。
在我带小班的时候,班里有一幼儿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由爷爷奶奶带大,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该幼儿就不愿意与同伴交流,遇到自己不开心的事情会通过打其他小朋友来解决,当老师询问情况时候,该幼儿不愿意说话,眼神飘忽不定无法正视老师的眼神,内心又极度没有安全感,但是还不愿意承认错误,只会哭闹找爷爷奶奶,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幼儿语言教育十分重要。
口语既有一般教师口语地共性,又具有个性.教师语言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地语言大部分是通过没有外界压力地自然观察和模仿,如果没有语言范例,幼儿地语言不可能得到正常地发展在幼儿园,教师的口语是幼儿模仿地对象、学习地范例,幼儿是在日常生活与幼儿地交往中,还是在正式地教育教案活动中,教师使用地语言客观上起到了示范地作用.教师语言使用得当,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地语言习惯,幼儿教师地语言水平对幼儿地影响是重大而深远地。
幼儿教师要在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基础上,抓住孩子言语发展的关键期,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的配合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刺激孩子言语表达的需要,促进孩子言语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字词发音、吐字含糊。这类幼儿教师受方言的影响,在日常口语表达中,存在语音不清,语调错误,达不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效果。因幼儿园所在地域方言的影响,有些教师在使用普通话交流时,存在发音不准的问题,前鼻音、后鼻音分不清楚,给孩子错误的发音示范。用词造句缺乏完整性、准确性。
在语言这个有机体中,语音、词汇、语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每个部分又自成体系,有自己地规范。口语表达过程是一个从生活到思想、再由思想到口语地双重转化过程,是对说话人多方面素养和潜能地综合调动,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观察、记忆、思考、联想、想象等智力因素地参与,也同时受到说话人知识、经验、情感、态度、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地制约,因此,口语地问题远远比书而语地问题更复杂、更普遍.。
一个幼儿教师必须口齿清晰,吐字准确,如果平时口腔控制练习不够,说话时舌位动程不圆满,就易出现吐字归音不到位或某个音节地含糊不清,造成吃字现象通过鲜艳的色彩、卡通图画装饰校园,却忽略了语言环境对孩子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助于孩子在标准的语言示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调查表明,幼儿具备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尤其是对于身边比较敬重的成人,会产生强烈的崇拜和亲近心理,从而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教师为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一方面要注意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少使用不够标准的口语,多使用句子结构完整、词语丰富、幼儿比较容易理解和复述的规范语言,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语言印象。
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是他们从小生长的生活环境,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等都深受家庭的影响。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儿童语言行为的习得主要靠父母的教授和示范;即使幼儿在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后,也有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家庭环有些父母可能由于自身学历的限制,在教育孩子方面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的理念。有的父母普通话不够标准教得孩子一口的方言。因此,家长要注意,在工作之余,尽量多充电,让自己跟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家长可以通过童话故事书和孩子一起阅读。
家长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是孩子一种互动活动,家长要积极促进孩子的参与,鼓励孩子参与故实践是语言交流的源头,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扩充儿童的眼界和认知,锻炼儿童的能力的同时,也为儿童的语言交际提供了天然的、生动的素材。幼儿阶段的儿童思想充满了灵性,如果幼儿被束缚在教室内,隔断了儿童与世界的直接联系,把儿童束缚在狭小、封闭的空间内,会极大地抑制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使儿童缺少孩子本该有天真。
言语发展的关键期,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的配合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刺激孩子言语表达的需要,促进孩子言语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幼儿良好口语表达能力。实践是语言交流的源头,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扩充儿童的眼界和认知,锻炼儿童的能力的同时,也为儿童的语言交际摄供了天然的、生动的素材。
教师是一位沟通者,将这种沟通对应在幼儿的生活中,谈话增进师生间的友谊,教师还应是一位倾听者,了解幼儿,适时地给予积极的回应与适当的指导。教师的支持与赞赏有助于幼儿树立自信心,教师在参与中应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口语教学中游戏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即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握住幼儿学习的心理,才能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热情,促进幼儿语言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