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发展十分重要,未来的社会是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学会合作,学会交往”是社会对我们每个人提出的必备的要求。而内向幼儿心理活动倾向内心,敏感、情感丰富,在他人面前容易害羞,说话慌张,不会主动合作,没有自信心。故事表演是幼儿非常喜欢的语言活动形式。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语言、动作、手势、表情),再现该文学作品的内容(或某一片断)的一种游戏形式。让内向幼儿通过参与故事表演,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
我们通过课题研究,发现内向幼儿大胆参与故事表演学会合作是行之有效的,并总结出了很有价值的、细致的指导策略,今天我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来阐述一下具体的指导策略。
一、收集素材,选取适合各班级年龄段的故事内容
众所周知故事表演是以内容为载体的,言语、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对于内容的选择要求要恰当。如果选择难度太大的表演内容,会限制幼儿表现能力的发挥;如果选择难度太小的表演内容,则会削弱幼儿参与表演的兴趣。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内向幼儿实际情况和特点,寻找一些幼儿喜欢、熟悉,具有合作意识内容的、有针对性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参与意识。例如:小班最开始要选择一些群体性角色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三只小猪》《拔萝卜》等,然后逐渐过渡到角色比较明显的几个人表演的故事:《三只羊》《小兔子乖乖》《小熊请客》《小兔乖乖》,最后再去承担一些主要角色《小熊乖乖》,为内向幼儿选择适合角色,再制定循序渐进的实施方案,引导内向幼儿学习合作。
例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小班幼儿受心理依赖性阶段特征所致,本身就很依恋妈妈,对于“找妈妈”这个故事就会产生共鸣,再加上故事情节非常富有童趣: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长大,它们要寻找自己的妈妈,却不知道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波折,它们将鸭妈妈、鱼、乌龟、大白鹅误认为自己妈妈.但在它们的提示下最后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它们也从蝌蚪变成了青蛙。孩子们会在这个故事里产生共情,也会有一张成功感。好听又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故事一下子就会吸引住幼儿,接下来的参与表演孩子们也会跃跃欲试。
二、让幼儿参与扮演不同角色要注意循序渐进
故事拟人化的情节很吸引幼儿,其中的过程要求幼儿必须学会合作,大量的重复性对白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极易掌握,而且小蝌蚪是群体性表演,群体作伴找妈妈,让内向幼儿扮演群体角色小蝌蚪,参与其中,内向的孩子没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再加上让擅长表现的孩子带动内向的幼儿一起表演,参与的压力很小,容易很快喜欢上故事表演游戏。
在体验小蝌蚪经过重重困难终于找到妈妈后幼儿的成功感油然而生,同时也体验到表演带来的乐趣。教师在表演后要做点评,表扬鼓励孩子们的点滴进步,让内向的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支持与关注,建立表演的信心。第二次表演时,让内向的孩子尝试扮演乌龟、大白鹅,可以借鉴扮演鸭妈妈、鱼的小朋友的表演模式,迈向独立表演,承担角色。在第三次及以后的表演中,再根据内向幼儿的情况逐步尝试扮演小蝌蚪主角及青蛙妈妈的角色,教师要及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让内向幼儿建立自信。接下来可以在区角中继续尝试合作表演。
三、鼓励幼儿合作设计、制作表演道具
道具是幼儿表演游戏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材料,让幼儿参与道具的设计与准备,他能够吸引幼儿,激发幼儿游戏的意愿与兴趣,提示幼儿在一定游戏情景中运用道具进行表演,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提供帮助幼儿收集相关的材料,并辅助幼儿进行制作。
首先,明确制作对象,幼儿共同商量制定,需要什么道具?有什么具体要求?其次,激发孩子自作和收集材料的兴趣,让幼儿进一步思考如何设计与制作道具,例如:头饰的制作,应选择怎样的材料?(卡纸、水彩笔)最后,共同制作,在制作道具的过程中,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对故事更加熟悉,为接下来的区角表演打下基础。
四、把教具投入到区角中,让幼儿自主表演
区角是幼儿自由玩耍的好去处,在集体教学后,我们把丰富的物质材料投放到角色表演区、小舞台等区角中,鼓励幼儿到区域活动中再次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帮助幼儿拓宽更充分地表现空间。幼儿的安全度、舒适度更好一些,有利于幼儿大胆表演,与同伴快乐合作表演。
对幼儿来说,材料更是引发他们探索的刺激物,是他们主动构建对周围世界认识的中介,更是诱发他们创新意识的因素。因此,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使幼儿在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动手、自己进行观察发现中学会合作。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表演活动前,我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积极地创设相关的材料,例如:头饰(鸭妈妈、小鸭子、鱼、乌龟、大白鹅、小蝌蚪、青蛙)、学习机、青蛙服装、水草、荷叶。小班孩子年龄小,让大家制作头饰伤脑筋了,但是孩子们会画小蝌蚪,于是我提议大家一起画蝌蚪,最后老师来加工,孩子们兴趣昂然,一起来画,为表演打下基础。到哪儿能弄到青蛙服饰呢?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青蛙妈妈穿着绿色的衣服,用什么东西替代青蛙的服装?我引导着孩子们观察教室里有什么物品像青蛙妈妈的衣服?孩子们看到了绿色的台布、塑料袋,我鼓励孩子们和我一起来自制,在绿色的布上粘贴几道即时贴,青蛙妈妈的衣服就做好啦,这样的方法更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表现力、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也调动了幼儿主动参与材料投放的能力培养。
可见提供充足的、可启发幼儿探索的材料,能引发幼儿丰富的思维活动,给幼儿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顿悟,它能支持幼儿的创新,使幼儿敢想、敢表现、敢创造。
五、善于结合家庭资源,共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
阅读活动在我园已经开展很久,家长们认识到阅读活动对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鼓励家长每天陪伴幼儿亲子阅读,并对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展开表演,家长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配合幼儿共同进行表演,即使鼓励孩子的进步,让幼儿在表演中获得肯定和成长,更加喜欢此项活动,建立了自信心。
鼓励家长相约有同龄孩子的亲戚朋友共同阅读,让孩子们熟悉相同的故事,然后经常性的聚集起来,为孩子搭建表演的舞台和机会,让孩子们有机会与同伴交往、合作。
活动前,通过微信群和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了解本段时间进行的故事表演安排,让他们配合幼儿园为孩子的表演作一些准备,使得他们在正式站在伙伴们的面前时能有更好地表现。有了家长的积极配合,孩子们自信多了,例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家长要利用亲子阅读时间,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及蕴含的意义,通过家长的配合,幼儿对故事有了深刻理解,有的幼儿边讲故事边做相应的动作,故事讲的津津有味;在幼儿园请孩子讲述一遍,小伙伴给以掌声,在小伙伴的掌声鼓励中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无比自信的笑容。
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自信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幼儿之间的合作性增强,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幼儿的表现力突显。
俗话说:“美好的未来,从优越的性格开始铸造。”发现内向幼儿的性格弱势,最大责任去帮助他、改变他,通过故事表演来转变内向幼儿的胆怯心理,让内向的孩子变得快乐、与人合作,使他能从人生的启蒙阶段就逐渐形成影响一生的优良性格是我们每一个幼教人的最大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