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朱丽丽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颁布与大力实行,小学语文课堂也迎来了一次充满生机的改革,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颁布与大力实行,小学语文课堂也迎来了一次充满生机的改革,对语文教材的全新改编和扩充让小学语文课堂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与创新。具有生命力的中华传统文化也通过融入小学课堂的模式重新唤起了社会各界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想要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的目标,教育工作者需要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解决措施,来谋求更为高效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技巧
前言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呈现出重拾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信念和决心,不仅是教育部发起的教育改革工作,还是文化媒体关于传统文化的节目制作,都展现出了当今社会对于传统文化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小学语文对于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十分重要,为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和继承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不仅要传授基础的文化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发现传统文化之美,为传统文化培养新一批的优秀的接班人。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的意义
(一)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小学教育工作中,语文课堂是传统文化最为适合的载体,语文课堂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作为载体的优越性。通过教师的细心引导,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髓,还能不断地生发出热情与动力去深层研究和学习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材中也随处可见值得挖掘的富含传统文化知识的文章,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可以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传统文化地渗透,让学生形成一种探寻传统文化的意识,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二)有利于丰富小学语文课堂课程内容
        中华民族是礼仪大邦,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而言,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质[1]。小学语文课堂本身并无过多的课业压力,这就导致课堂内容有时显得单调乏味,如果教师对于课堂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的话,不仅会造成时间的浪费,还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以及注意力分散等问题,但是如果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上来,就可以让语文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传统文化中民俗节日以及传说故事都可以成为课堂中颇具趣味性的内容,搭配上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学生可以在一节课上收获十分丰富的知识和内容,同时还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进一步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的具体措施
(一)有关部门可以增加教材中涉及传统文化的篇目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具有很强的探索欲和发现欲,小学教材的设计也应该迎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文的选择上应该尽量涉猎广泛,从自然到人文,从理想到现实,从历史到未来,让学生开阔眼界的同时还能对所处的世界拥有一个更加清晰客观的认知。在教材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和领会课文背后的所蕴含的价值与哲理,将传统文化与知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收到传统文化地渗透与熏陶。


        例如在讲解《论语》这篇文章时,教师在让学生了解古人对于事物的看法以及学习态度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于古人所推崇地传统美德有初步地掌握与了解,逐渐在课堂的方方面面形成传统文化的渗透。
(二)教师教学中积极进行传统文化内容的拓展
        教师在讲解课文时除了要注意联系传统文化,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拓展与延伸,在学习一些诗词歌赋的时候,除了让学生了解古人的思想之外,还需要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对于诗歌鉴赏的能力,让学生拥有更高水平的审美能力,并且在讲解文章内核和精髓的时候,要注意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教育和提升。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过一篇讲解北京地方风俗的文章,叫做《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通过对北京人过春节时的场景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淳朴幸福生活的真挚怀念,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浓浓地感情与思念。小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还是有限的,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故事情节,有多彩的民俗节日文化,这些都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环境,拓宽视野[2]。教师在进行这篇文章的讲解时,应该让学生去理解更深层次的内容——民族情感,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搜集更多其他地方的民族风情的资料,来让学生更具体更切实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样貌也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三)学校大力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新课改鼓励教师采用时间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想要做好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必要的主题实践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作为基础,由此延伸出一些具有传统文化意味的实践活动,例如分小组制作黑板报然后进行投票评比,又或者是进行场景演绎,来重现课文中出现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情节,这些措施都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来强化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记忆,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中认可并且尊重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
(三)家长也要配合教师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除了教育者需要在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上出谋划策,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也需要尽职尽责,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塑造一个孩子优秀的品格,可以让孩子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家长可以积极鼓励孩子寻找感兴趣的文化传统,引导孩子发现书法以及国画等传统文化精髓身上所蕴含的美,让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教育者必须要注重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渗透和融合,注意课本内容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同时积极举办一些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家长也需要尽职尽责地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家庭氛围,全方面、多角度地实现传统文化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桂媛.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传播传统文化[J].文学教育,2019,(3):100-102.
[2]谢小明.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教学反思,2019,(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