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入德育教育周艳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周艳
[导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的话,正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的话,正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所以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很关键的一个部分,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既要重视对于学生所进行基本字词的教学,也不能忽视对于学生进行道德的培养,如果从一个更长远的眼光来看的话,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是更加突出的,语文老师要在课堂上不断的创新德育渗透策略,给学生进行正确三观的教育,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如果在这个阶段实施德育教育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小学老师要根据学生和学科的特点,通过把语文教学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小学德育素质的提升。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以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2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状况
        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师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将学生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学生德育占比重很小。虽然新课程改革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落实中教师只是在表面进行德育的说教,比如让学生生活中注意尊敬老人、在家帮助妈妈打扫卫生、遵守交通规则等,德育手段仅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这种德育方法下,有的教师认为德育是在浪费课堂时间,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理解没有关联性,进而排斥德育工作,让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不到很好的融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关乎学生的行为导向,但是,很多教师本身的德育修养并不高,平时的行动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很好的效仿,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就是教师缺少德育方面的培训,无法很好地完成德育教学,导致德育教学从开始就不利于学生学习。
3 德育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3.1 深入挖掘教材,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最好蓝本,对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深远影响。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教师要把握教材的个性,在具体的德育教育的渗透过程中,不能把德育教育只当成归纳文章的主题,一带而过,也不能像分析课文一样,剖析细致。要抓住教材中含义最为深刻的语句,让学生多读多悟。这才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学生在读和悟重点语句的同时,就找到了自己与作者的共鸣,感情得到升华。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朗读和写作能力。只有利用好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渗透德育。
        3.2 在学习生词生字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生字生词中根据字形的结构实施德育教育。通过学生分析字形的结构,通过写字,学字同育人结合起来。

学生在明白字形的结构和字义之后,明白相互友爱,谦虚互让,团结友爱的道理。比如在学习“乳”字的时候,老师要讲解这个汉字的来历。根据字形结构它在甲骨文中的意思是手抱婴儿涂乳的形象。教师要把这个字引申到母亲的关爱,理解妈妈的辛苦。不单让学生认识到“乳”字的字形结构,还加强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教育他们知恩图报从小孝敬父母。“乌鸦”是一种常见的鸟类。为什么许多人把它看作是不吉利或不顺利的象征?有些人把爱说不吉利话的人叫“乌鸦嘴”。老师要讲解到这与乌鸦的习性有关,乌鸦天生爱吃腐烂的动物尸体和垃圾。实际上它对环境的净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这些对于乌鸦的理解是不正确的教师要加以引导。学生对乌鸦这个词加上了理解懂得如何使用。同时要教育小学生爱护鸟类,爱护动物的环保意识。
        3.3 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毕竟是小范围的教学,德育教育素材来源于历史和生活,最终也要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教师完全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吸引同学们主动参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文化修养得到提高。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带领学生去参观英勇历史纪念馆,让学生在导游的讲解下了解烈士们的英勇事迹,了解他们在艰苦岁月不怕苦、不怕牺牲、团结合作与敌人奋斗的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当一名交通小辅警,在教师的指挥下在红绿灯口指挥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并对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进行说教,让他们知道只有大家都遵守交通了,我们的生活秩序才会变得更好。总之,教师要努力将书本知识进行延伸,从学生的生活中对他们言说身教,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在语文教育中逐步的渗透德育。
        3.4 开展语文课堂感恩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本中描写亲情的文章也不在少数。教师可借此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语文教师可在写作中可以渗透德育教育。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课中的德育教育很生动,也很重要。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及一定的章法,或描绘美好的事物,或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在整个作文的过程中,认真观察感悟,必然会触发各种情感,对所写事物表达出一定的见解,一定的评价,一定的反思活动,达到自我教育提高的目的,因此能收到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4 结束语
        老师就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用自己得体的言行举止来为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在语文课堂的进行中不断的进行德育渗透方式的创新,促进德育教育和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机融合,对小学生的成长进行更加积极有效的引导。
参考文献:
[1] 邓小红.移动互联网视野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127.
[2] 程春兰.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尝试[J].科技视界,2018(20):230-231.
[3] 刘晓溪.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和措施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54.
[4] 董灵芝.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8(17):64-65.
[5] 唐雷.加强小学语文教育  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5):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