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以涵情 歌以蕴美——小学语文诗歌审美教学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张梅燕
[导读]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是教师带领学生享受艺术审美、发展文学知识
        摘要: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是教师带领学生享受艺术审美、发展文学知识、提升人文品格的重要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加深自身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并使学生将诗歌内化为自身的文艺积累。通过对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研究,来试图为大家揭示出一条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审美:教学路径
前言:
        当前,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上,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和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冲突。就好比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都是先给学生朗读一遍,然后在让学生全体朗读,在对诗歌的每一句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一整节课下来,学生感受到的最大思想就是枯燥无聊,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好,效率不高。当前的诗歌教育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怎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诗歌教学,如何有效的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成为了一个问题,据此,本文就诗以涵情?歌以蕴美——小学语文诗歌审美教学的路径进行以下探讨。
一、利用丰富生动的导入,让诗歌更有审美情趣
        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魅力,节奏没,韵律美,情感美,要学会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通过引人入胜的导入,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表达形式,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平仄,押韵,句式的不同等,让他们体会到铿锵激昂的爱国情怀,语言凝练优美的景色描写,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喜爱。其次,还要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让他们展开想象,小学语文教材诗歌,所描写的语言大多都是生动形象,作者观察的都很是细致,有独特美丽,这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引导学生,让他们对诗歌有一个认识和接触的过程,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诗歌,大多都是描写祖国的山川和景色,或者是自然景观的鬼斧神工,亦或是诗人思乡,思亲人表达的主观情感,天人合一的作品,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体会不同意境的诗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利用反复用心的品读,对诗歌进行审美感知
   有感情的朗读,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有节奏的耐心品读诗歌,要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豪迈激昂之情,思乡思亲之情,对景色喜爱心情喜悦之情,耐心的品味,体会诗歌的语言章法,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诗歌当中往往含有丰富而内涵的人生哲理”。教师就要学会引导学生反复用心的品读诗歌,启发学生的思想。当读到有关爱国情怀的诗歌时候,让学生体会爱国之情,有思乡情怀的诗歌时候,让学生体会浓郁的思想忧愁之情,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家乡的热爱,要学会品味其中的浩然正气。
 最早的诗歌大多都是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搭配,均衡字数。因此诗歌朗读起来也大多是朗朗上口,给人一种音乐美感。比如人人知晓的《春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其中,句子之间的平仄相对照,表现出了语言的优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体会字句之间的语言技巧。每句古诗,包含的都是诗人简洁凝练的感情,比如《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就推敲出了当时春天的勃勃生机,生动盎然,让人仿佛感觉到了江南的春风阵阵袭来,再次展现了江南的繁荣景象。不同诗人的风格不同,为此。教师可以通过逐字逐句的分析朗读,让学生们感受到美的乐趣。
三、利用画面意境的想象,让诗歌更有审美魅力
   意境是在诗歌中通过优美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是思想的物质载体,情感的代表。诗人通过语言进行艺术形象的创造。诗歌中的意境,代表的往往是诗人的情感积累,心绪表达。为此,教师要首先让学生通过诗歌语言,了解诗歌所表达的画面意境,让学生们体会到诗歌中的画面美,朦胧美,从而体会诗人的心绪和感情。比如在学习《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可以通过音乐进行意境重现,让学生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诗人来朗读诗歌,体会不同的情感。再加上多媒体技术的图片导入和视频播放,让学生们有一个画面情景。要让学生引入到诗人所描写的画面中,体会诗人当时所流露的感情,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去描述当时的画面,让学生引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在引导学生自身想象,身临其境班感受诗歌的美好。
四、利用延伸练笔的强化,让学生更富审美能力
        诗歌的意境能够给读者一个想象空间,为此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诗歌的情节,让他们也像诗人那样,用笔把画面,用语言描述下来,创造另一种美。语文教材中,教学要学会引导学生观察,比如在进行《夜书所见》的教学时,“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可能刚开始读,大多数学生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放几张图片,让学生们自己延伸,通过语言来描述诗人笔下的画面的故事是如何的。激发他们的想象。
  诗歌因为字句凝练,因此才有给人一种节奏美和形式美。但也正因如此,往往诗人所要表达的都是核心部分,会忽略一些细枝末节,这个时候就要求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剩下的故事情节描述出来,或者是像诗人那样,用诗句给她谱写出来。比如在进行《送元二使安西》学习中,诗中说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句中,一个“更”表达了,酒已经劝了很多,诗人也喝了很多,那么这里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他们一杯又一杯的进行劝酒,那么之后又是如何呢?让学生用笔描述接下来的依依不舍,离别场景,从而体会到其中的悲伤,惜别之情。
结语:
        中国古代诗歌,绵延不绝,横亘千年。古代的诗词之美,是吸收天地精华,万物灵气凝练而成,和其他的文学形式相比都是望其项背的。而我们教师,就是要让这种优秀的传统诗歌文化培养给学生,让他们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秋玲。浅谈小学语文诗歌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8,(5):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