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张春华
[导读] 作文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
        摘要:作文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找到习作的源泉,教师必须深入研究习作课程,找到适合学生接近写作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学质量;途径
一、引导学生正确做好习作前的准备工作
        按照小学生的课程安排,语文习作教学的时间在每周只有短短的90分钟时间,要想让学生在这短短的90分钟之内完成习作的构思和写作,以现阶段小学生的能力和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很多时候,小学生面对习作要求无从下手。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教师可以先将习作的题目布置给学生,给学生留足充分的准备时间,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或者是自媒体去搜集一些与该习作题目有关的材料,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习作练习有一个充分的准备过程。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课余时间充分地利用起来,写出一部分初稿。学生在不断准备的过程中,思路更加开阔,从而保证在真正的习作课开展之时,能够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写出内容丰富的好文章。
二、在生活中积累素材,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
        (1)在大自然界中积累习作素材:首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自然景观授课,其中自然景观又可以分为人为景观和自然景观,人为景观主要是指因受到人类影响而发生变化的景观,比如,花园、街道、小巷等,而自然景观主要是指大自然中本身存在的自然景观,比如,沼泽、高山、热带雨林等,教师可以在进行自然风景习作的时候,引导学生从大自然的角度去描绘自然风光,促使他们能够将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花草树木等情境描绘出来。同时大自然界中本身赋予着习作的素材,青青的草地、蓝蓝的天空、潺潺的溪水,这些现有的习作素材都是学生可以引用的,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学生的习作内容注入源源不断的灵感,使学生书写出来的作文生机勃勃且富有感情色彩。再或者教师可以在春天来临时候带领学生来到户外,近距离地欣赏大自然所赋予的魅力,近距离地欣赏道路两边的花草树木甚至可以在草地上躺一下,通过这种形式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能够用心地去感受大自然界中丰富的美好,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2)在家庭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家庭环境是学生成长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有效途径,因为学生除了上学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可以说家庭是他们感触最多且最为熟悉的环境。所以为了促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顺利高效进行,教师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引导,促使他们能够多一些时间关怀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家中不管是发生怎样的事情学生们都是最积极表态的,他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表达不完的想法和见解,所以家长们就可以借助孩子的这个特点不断地去提高他们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为他们创造恰当的实践动手操作机会,让他们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去感悟家庭生活的美好,比如,可以要求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自己动手收拾床铺和整理衣物,这些家庭生活场景都是可以起到为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目的的,当学生能够在看到某一事物就能够联想到如何去描绘,就可以实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使学生在日常写作的过程中能够畅通无阻,将心中所想所闻都能够较好地表达出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写作综合技能。
三、以生为本和丰富多彩的同步教学形式
        “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任何教学计划的开展都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在习作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进行创作。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将习作的内容固定在一个模式上,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习作思路的形成,而且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在具体的习作过程中,教师还要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出发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习作中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够从习作中看到小学生最为纯真的一面,而且尊重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便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从另一方面来说,习作如何命题也是语文习作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习作的题目是否新颖和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对学生的习作练习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习作的命题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生为本,采用丰富多彩的同步教学形式。最后,从人类成长过程来说,小学生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所谓一样的眼睛不一样的看法,在成人眼中看似非常普通的事情在小学生的眼中却是非常新鲜的。
四、改变习作的指导方式和评价方式
        (1)改变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在每次的习作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为学生布置习作题目时,不作任何指导,以免限制学生的思维,而对收上来的习作要做好评价工作。虽然是在为学生的习作写评语,但是教师也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在学生的习作中,哪个学生的造句好,哪个学生的选材更精巧,哪些是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应该对哪些学生进行突出的表扬等等。在习作的指导过程中,由于教师心中已经有数,就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使指导不再空洞。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闪光点要给予重点评价,以提高学生的习作热情,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了课堂效率。然后再提出学生习作中的问题与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完成复稿工作。对于质量好的习作,只要作出稍微的修改就可以。教师批改完学生的习作后,要根据需要和学生进行二次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重点突出习作中的问题和在复稿中有进步的学生,一般不宜花时过多。导前初写、导时评价、导后再作及最后的批后再议,这样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一定的启发,习作水平的提升速度会很快,效果也会更加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最能表现学生特点的是学生的初稿,尽管有很多的问题,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学生都在自由发挥,表现自我,这就使教师看到了一篇篇充满个性、风格迥异的习作。有活泼型的,有沉稳型的,有自然表现类的,有精心构思类的,其实这才是真正属于孩子的习作。(2)多采用肯定和鼓励的评价小学生的习作有缺点、有毛病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文学的标准去评判和要求学生。其实在学生每次完成习作的练习时,都会渴望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如果学生看到的只是“语句不通”和“条理不明”等几个冷冰冰的字眼,定会给学生造成心理挫伤,打击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而“这个表达真棒呀”“这个词语用得真是恰到好处”等等鼓励性的语句,更能够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兴趣是写作的第一动力,只有学生有了动力,学生的习作热情才会高涨,才会畅所欲言,才会更加有活力,写出更好的习作。
五、结语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以积极的心态不断地探索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并将习作和生活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积极捕捉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要细致地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更加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提升习作的水平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颖.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J].新课程,2017,(28):63.
[2]邓素枝.巧用生活,积累素材,提高习作能力[J].学周刊,2019(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