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天我们语文教师如何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见解。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独特的见解,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培训工作,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才可能有所突破。
关键字:思维创造力 问题 见解 主人 独特
古语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可见自古以来中国学者,就对“学则须疑”有了深刻的认识。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质疑,创造性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都是在强调“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的课堂是预设的,缺乏生成性,很难发现并有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很难及时捕捉到学生在学习中的灵感。今天我们语文教师如何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见解。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独特的见解,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培训工作,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才可能有所突破。比如从中年级一开始就是应该传授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用不同符号勾画标记重点词句,查字典词典解决简单字词疑问,多渠道获取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批注法阐述自己读书的心得……为了让学生对疑探教学有更多的可操作性内容,教师的指导应该做到尽量细致,千万不能让孩子们产生畏难情绪,对新的学习方式变得无从下手。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把自探质疑的样本发到微信群里,供学生参考;还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标注批注以视频或图片方式发送到群里,互相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室多媒体屏幕展示学生的优秀学习成果,激励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些自学方法在被学生逐渐掌握之后,就会帮助记录学生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除了小组交流中可以部分答疑,还有一部分会在课堂上被提出来了,从而推动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在教师引导下带着问题探究教学目标,现实小问题与大目标的和谐统一,共同推进完成教学目标也就水到渠成。
如果说质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那么探究则是通往知识宝库的阶梯,而登上这些阶梯又需要依靠共同学习的方法来完成。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教育家提出了“合作学习”的理论,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氛围,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识品质等方面效果显著,很快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而一举成为当代主流教育学理论的和策略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针对“合作学习”提出的相关要求,指出教育工作者应该“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正是共同学习的理论依据。
在20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个人认为,合作学习不应仅仅只局限在学生遇到知识难点时进行讨论交流,突破难点,还应该在于优中差各色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各自的特点,扬长避短,充分扮演适当的学习角色,形成你追我赶,互帮互助,共同学习,整体提高的学习氛围。
共同学习的成败关键是学习小组的建设。一个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必然离不开有能力有责任心的组长和井然有序的学习制度,而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扶植。一个学习小组应该由各个层次的学生组成,好中差相互协调,各组之间水平相当,组长选派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明确学习制度,如交流时的顺序,汇报时人选的确定,既要帮助稍差的同学多一些锻炼的机会,也要让优等生有展示的平台,同时各平行组之间要有竞争,这样才能把学习小组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像我们班学生汇报时,同样的问题会让各组实力相当的学生回答,也由实力相当的同学进行点评,这样更公平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
共同学习除了要为孩子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详细方案,还要提供具体的学习内容。我尝试把文本分成基础知识、整体把握、语段分析、拓展延伸四部分的共同学习。“基础知识”包括生字词的音形意、造句、解词,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整体把握”包括对文本结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人物形象、景物特点等的认知,这部分可以分初读和深读两个阶段,应结合具体篇目灵活运用;“语段分析”部分与“整体把握”相似,只是前者是针对全篇,后者是针对段落,“语段分析”还加入对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品析,如修辞方法、句子类型、思想教育、朗读背诵等更细的教学任务;“拓展延伸”包括写作训练、阅读链接、疑难再探、习题编写,前两项由教师出示后引导学生完成,后两项由学生自主提出并完成,教师只负责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点评。
这几个部分遵循自主学习、交流成果、梳理质疑、共同学习的原则,以个人~小组~班级的形式,用自主学习巩固基础知识,质疑探究提升基本技能,共同学习达到全员进步。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发浓厚,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学习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教学中的困惑依然存在,比如怎样更公正更省时的为学习小组打分,张不开嘴的学困生怎样融入到小组的学习环境中,期待在与大家的交流中不断解决难题,希望我们在教改之路上能跨进新的征程,攀上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刘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D]. 天津师范大学.
【2】邓男.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 魅力中国, 2017, 000(036):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