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教育领域的发展现状来讲,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各个教育阶段关注的重点内容,但是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语文学科是培养小学生基本素质的主要学科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需要小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实践操作能力,以此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学生;核心素养
引 言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1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作用
1.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根据国家课程改革,我们需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前提,开展教学工作,而对于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学习的开始阶段,对世界的认知是空白的,所以我们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是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根本角度来看,小学生不能理解什么是人生观价值观,但在学校或家庭中跟教师和家长学习生活中习得到:捡到钱需要交给警察,不能欺骗,买东西需要金钱交易,我们需要孝顺父母等一些人生观价值观的概念。但若教师仅仅只是直观的给学生讲述什么是人生观价值观,并不能准确的引导学生,学生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并执行。若教师在此时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内容,来引导学生自主理解什么是人生观价值观,去分析传统文化并执行和继承传统文化内容所传递的信息,如何待人接物,什么是责任等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2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现代社会是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因此社会要求我们每个公民都要讲文明、懂礼貌,因此在学生小学的时候,我们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教导学生遵纪守法、遵守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做文明人。同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家的传统道德思想,融会贯通,大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遵纪守法、爱国爱民、团结有爱、严于律己、尊老爱幼、礼义廉耻、尊师重道等社会道德内涵,学校是培育祖国花朵的摇蓝,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深入学习,也不知道如何去发扬和继承,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来加快建设精神文明社会的脚步。
2 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问题
2.1 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
虽然我国在教育改革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部分教师的并未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在整个课堂学习中被动接受学科知识。在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部分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本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使部分小学生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影响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2.2 审美能力培养不到位
小学阶段是各项能力养成的基础阶段,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本知识设置教学方案,未与语文知识相关的美学教育进行紧密的联系,在此种教学模式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影响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还会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3 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3.1 加强小学生文化传承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科是我国历史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之一,让小学生通过语文课本知识的学习,了解更多关于我国历史文化名人名事和优美园林建筑,等等。众所周知,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未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加强小学生文化传承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为其感到自豪,使其积极承担其文化传承的工作,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文化传承能力,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引出我国历史上众多的英雄人物,然后进行该课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该事情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过程,从中体会五壮士的爱国精神。同时,让学生回忆其他为国牺牲的人物,如刘胡兰、王二小、董存瑞等,使学生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历史人物和光荣事迹,让学生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3.2 通过阅读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同时为学生培养核心素养打下坚定的基础。阅读内容来自两个途径:第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阅读,因为小学课本都是我国教育专家精心选取或编写的,里面蕴含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教师不仅可以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还可以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潜在的教育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第二,当学生对课本内容学习有一定基础时,同时积累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积累语文知识,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阅读量,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名著。如:《傲慢与偏见》《鲁滨逊漂流记》《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3.3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课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改革方案中的一大特色。采用信息化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激发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为他们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这种与时俱进的语文教学手段的应用,也体现了语文课堂的时代性与先进性。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们摆脱传统的语文学习的局限。通过PPT展示、音频以及视频等形式,学生们能够以更加具体可感的教学方式来加深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认知与感悟。在这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了解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面,拓宽自己的眼界,这对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
3.4 进行能力拓展,全面提升素养
在诗文诵读或者新课授完之后,要设计一些习作练笔,如诗文改写故事、读后感等等。这样由读到写,读写结合,学生将看到的内容、想象到的情景和感受到的情感流于笔端,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要利用一切机会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如,办手抄报、墙报、黑板报,举办故事会、朗读比赛,进行读书征文等,都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4 结语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对于他们全面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因此,不仅是国家教育相关部门比较重视这个问题,而且老师和家长们也比较关注这个问题。所以,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是全社会都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这就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去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李红雁.西部素质教育.2019(22)
[2]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J].商德远.语文教学通讯.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