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黄鹏
[导读]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是我们的信仰核心
        摘要:”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是我们的信仰核心,民族的精神底蕴是传统文化,从目前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庸俗化、简单化。很大一部分国人眼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都来源于教科书,且是被简化过的,而社会上的描述又太繁杂纷乱,“传统文化”在大众眼中现在几乎变成了花架子。初中生是祖国的花朵,国家未来的栋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近几年,我国初中的大部分语文教师都在教学中开始逐步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前言:教师作为教学的引领者,承担起了在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此为基础,着重探讨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单一
        就初中语文而言,课本之中涉及到大量的传统文化,成语寓言、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散文、国学名著等,均蕴含着文学大家的思想精髓,但由于数十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固化了大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思维,进而导致其在教学时内容单一,使得传统文化不仅没有在学生们的内心深处扎根,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形成一种“都已经21世纪了,还要学这种老掉牙文章”的想法。不仅不会大范围传播传统文化,还会导致学生内心出现严重的抵触情绪,严重阻碍了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教学方式过于落后
        “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各类形形色色的考试占据了学子们的大量时间,再加之我国的“应试教育”理念,使得学生们在学习方面变得机械僵硬,学习内容也几乎考试大纲和复习资料。落后且枯燥的教学方式无法引起学生共鸣,甚至会浇灭那仅存的一点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唯有中国不必在前面加上“古”字,可见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一)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初中生,褪去了小学的稚嫩,为高中奠定着文化素养基础,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学习阶段,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例如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既能够拓宽初中生们的知识视野,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的综合能力。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除开拓知识视野外,初中生的年纪恰好是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思维极度活跃,在接触到新鲜事物的过程中对自身也会造成影响,进而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学习古文《论语》、《陋室铭》、《爱莲说》、《桃花源记》时,部分初中生往往会或多或少的将自身代入主人公,此时,只要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们就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理想,从而达成《桃花源记》中“豁然开朗”的境地。


        (三)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知识固然重要,但知识并不能完全评论一个人的好坏,因此提升人文素养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初中的语文教材中有众多经典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以及“君子正衣冠”等优秀品质。最近兴起的“汉文化”也在一步步引领着大众找回传统文化,这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初中教学的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展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作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模式会让学生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其叛逆心理也会随之大幅度降低。除此以外,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时除关注课堂效率外,也要适时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最大程度上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以确保教学效果。
        (二)深入挖掘古诗中生动有趣的素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须深入挖掘有价值的文化素材,将教材与文化展开有机结合。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大致翻译一下文言文,使学生掌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之后教师再展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提出相应问题引发讨论。而要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传统文化,作为语文教师,文化知识的储备量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方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生动,学生一旦受到情绪感染,自然也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三)开展情境教学,感受传统文化
        疫情当下,教师可以抓住传统文化的某些行为习惯,展开情景教学,深化研究。例如在校园内推行“作揖礼”,要求师生见面,学生打招呼等都要行作揖礼,既能让师生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又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文尔雅。
        (四)创新传统教学方式,适当融入传统文化知识
        传统教学模式大都以板书为主,而作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结合科技可以更好的渗透文化,例如在学到有关于建筑的课程时,教师便可以播放《国家宝藏》《故宫》等纪录片,加深学生们的印象,还可以促进文化与文物的保护。
        结语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对于初中教师来说,要与时俱进,合理利用互联网,将传播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职责所在,结合课本、研究内容,才能够科学合理的使初中生们养成良好了解传统文化的习惯,进一步宣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周文元 . 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32):167-168.
        [2] 陈丽 . 浅议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J]. 学周刊, 2019( 17 ): 69.
        [3] 李伟 . 试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J]. 才智, 2019( 13 ): 186.
        [4] 鄢倩倩 .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C].2019 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 2019 : 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