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审美情绪,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素养和能力,以培养小学生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主要是心理活动所呈现的一种状态。在课堂上,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共同构成整个课堂气氛。这种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讲课的积极性。从语言到行动,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能否认真听讲,能否融入课堂气氛,能否激发自己的内在兴趣等等,都直接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如果老师的情绪不好,情绪就会很自然地传递到每个学生身上,整个气氛就会很沉闷。如果老师高兴,他的脸上自然会露出笑容。对于学生来说,心情也会很愉快,课堂也会变得活跃起来。在教学中,教室的气氛是由老师决定的。由于教师是整个课堂的组织者,每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不一样,形成了不同的课堂氛围。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课堂教学方法不丰富
小学生年龄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枯燥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容易分心和打瞌睡。在当前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大多还是照本宣科的对教科书进行枯燥无趣的讲解,多媒体的使用趋于形式化,从而导致沉闷和沮丧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率无法提高。
2.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一些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关系缺乏深刻和清晰的认识,也没有把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要位置,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灌输和填料,不敢让学生做自己的想做的,学生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遵循教师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主动学习,只能被动地接受课堂上老师准备的知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小学语文教学极为重要。高效的课堂能使教师传授知识,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对于教师来说,“教与学”应该是有效的,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时间内快速、良好地学习;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和掌握更多的技能。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建良好课堂氛围策略
2.1运用生活化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的资源十分丰富,既包含类似于睡前阅读、童话故事等的文章阅读,也包含《孔融让梨》、《哪吒闹海》等影视作品以及故宫、狼牙山等景点名著等。如果能够找到有效的途径使得这些教育资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比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语文老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然后让学生针对该电影写观后感,在实际的课堂讲解结束后利用周末的时间带领同学们去狼牙山景点参观,并对参观感受进行课堂探讨,这种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该文章所表达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这种将语文教育资源与生活相联系的教育方式,可以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使得语文教学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营造动态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语文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的讲解,还应当辅以课外内容来增长其见识。比如,在讲解有关爱国情怀时,除匹配故事讲解、图片展现外,还可以采用观看少儿电影的方式进行,比如《哪吒闹海之魔童降世》;在讲解孔融让梨故事时,配制相关的电影片段。通过这种动态情境的构建,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更为丰富、风格更为多样,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
除此之外,在每个学生观看完了相关的文章和影片后,老师可以针对性地组织每个学生一起进行观后感的表述和相关文章的撰写,让每个学生将自己身体和内心的真实感受及其观影经历和感受表达出来,这对于培养学生锻炼其观后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文章语言撰写的能力以及学生培养其自信心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
2.3以竞赛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将生活教育观点融入到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参与度,由此能促进语文教学活动得到进一步深入的展开。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类似竞赛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竞争意识,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加强课堂互动,对语文学习的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开展小组竞赛,一方面能够避免教学课堂沉闷压抑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并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推动教学活动得到更深入的展开。具体操作可如下: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或氛围若干组,以组为单位进行竞赛;随后,采用接龙抢答等方式进行语文知识的答题,答对者可以加分,答错者进行扣分;最后汇总各小组分数,评出优胜组,并进行一定的奖励机制。通过这种竞争形式的授课内容,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2.4制造悬念,营造课堂氛围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制造悬念,来改变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不仅仅是放松。它可以是放松的、主动的、紧张的或平静的。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艺术设计。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教师可以创造一些情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前讲一些谜语、故事和电影场景,然后提出一些悬念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悬念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悬念下,学生有认知冲突,有探索问题的欲望,有意识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和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思维,激发灵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情绪也是波动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处于兴奋、热情和兴趣的状态,学习效率远高于被动接受。
2.5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实践出真知,所以我们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实践。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积极主动的,愿意自己动手、参与和做,这对促进小学生学好语文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多做动手操作,可以调动学生各感官的参与,促进大脑的发展,这对发展思维也很有帮助,同时动手操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根据他们所学的知识,如单词,单词或句子浏览报纸。下课后,老师可以剪掉一些知识,单词和句子,然后带到课堂上。学生可以互相观看,这不仅加深了他们的记忆,也增强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课堂上,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学习更生动。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一种说与听的形式。
结束语
总之,讲课是一门非常深奥的艺术。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让教师轻松自如,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是教育者的方向和思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但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让学生能够愉快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参考文献:
[1] 陈春芬.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 考试周刊, 2018, 000(016):38.
[2] 刘冬梅.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 成功:中下, 2018(3):00100-00100.
[3] 熊晋辉. 浅谈小学语文良好的课堂氛围创建[J]. 神州印象, 2018, 000(002):P.149-149.
[4] 琴 苏.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