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写作素材选用策略研究 ——以全国耕文为例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邓定钊
[导读] 语文核心素养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的体现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的体现,是学习语文课程后应达成的人生价值观、个人品格和关键能力。写作素材选用作为核心素养一部分,应从把握写作命题潮流、围绕写作现实主题、紧扣写作情景任务和升华写作时代意义等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成核心素养培养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  写作素材  选用策略
       
        当前很多高中生写作素养还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素材选用问题尤为突出,他们写作素材的选择缺乏新颖性,反复使用陈旧素材,有时不管写作主题地套用素材,连语言表达形式都一样;选用素材缺乏典型性,未能通过典型事例反映事物本质规律和突出文章主题观点;剖析素材缺乏针对性,素材后没有针对性分析,缺少鲜明的主题指向性;解读素材缺乏深刻性,没有起到有效论证观点作用,以致作文缺乏思维广度和思想深度。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加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时代性,“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高中生要紧跟时代步伐,结合生活实践,学会在具体真实情景中准确运用祖国语言进行多样有效表达。基于新时代语文核心素养提出的要求,针对高中生写作素材选用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写作大潮流、写作大主题、写作任务导向和写作意境导向等方面探究写作素材有效选用策略,引导学生恰当选用写作素材以写出深度好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把握写作潮流,积累素材
        语文核心素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要求的新时代背境下提出的。写作素材的选用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反映时代要求,坚持继承发展。如果写作素材偏离正确发展方向、脱离时代、游离生活等,就容易让人失去方向和新鲜感,缺少新颖性,所以写作素材的选用应做到与时俱进,把握时代潮流,选用新时代的新事例、新人物、新思想、新理论和新观念等,符合“文章合为时而著”。2019年语文全国Ⅰ卷作文要求围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写一篇演讲稿。对新时代下以劳动为主题的作文,我们应结合现代学生思想价值取向,结合新时代人工智能,全面认识机械化、产业化、人性化等新型劳动素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技进步、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但是热爱劳动的精神以及新时代劳动形式的转变,改变不了热爱劳动的价值的写作素材,而不是选择石器、牛耕和锄耕等旧时代素材。只用选用展现中华文化、体现时代精神、符合新时代价值追求的写作素材, 才能写出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作文。
        二、围绕写作主题,选好素材
        语文核心素养要求语文课程要精选学科内容,把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核心价值观、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等作为教育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典型内容,呈现典型学习成果。课程标准所设的学习任务群的内容都是经过精选的典型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提高历史使命感,关心祖国新时代发展。恰当地选用好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作为素材,有助丰富典型素材的内涵,写出好作文。2019年全国卷Ⅱ卷作文材料是近代中国青年为国家为民族的存亡和复兴而立志报国、奋勇拼搏的事迹,要求学生贴合背景,以青年学生当事人身份写作。这则作文对写作素材的选择具有清晰的主题指引性和典型事例的导向性,就是希望学生认识青年先锋们,选择身边的优秀青年们的先进事迹,选择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强大复兴而正在奉献青春的青年们为例子,激励作为青年的我们,从而学会在新时代立足国家和民族需要,让青春精彩,让自己伟大。

只有围绕当代国家、民族和社会需求,选择有助年轻一代树立新时代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责任感的,选择关心祖国命运、渴望民族复兴的写作素材进行写作,才符合核心素养对典型的要求。近几年全国卷作文多数与国家、民族、社会和现实生活有很大的关联性,写作所需的典型素材都是关心和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和人民,弘扬民族精神,追求美好生活,具有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的素材。
        三、紧扣写作任务,剖析素材
        在真实任务情境中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具体情境和典型任务下要求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是语文核心素养考查基本要求。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都坚持选用情境任务型材料命题。学生只有清楚认识任务情景,充分理解命题材料的时代背景,尤其是主题背景宏大的命题材料,更要透过具体情景现象,深入本质意图,全面了解写作任务,紧扣写作任务要求,有目的地选择写作素材,根据写作主题和任务有针对性地剖析素材。如2018年全国Ⅰ卷命题材料是新世纪中国的几件代表性事件,他们目与新世纪中国一起追梦、圆梦,从而引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际遇、机缘、使命和挑战的主题,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装进“时光瓶”里以留待2035年那时18岁的新一代。学生首先要明白本次作文素材选用和剖析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要求:一、话题核心是时代与人的关系,二、重点是新世纪青少年如何才能与中国一起追梦、圆梦,三、希望2035年那时18岁的一代也应肩负时代使命,与祖国一起逐梦、圆梦。其次,剖析素材时必须要抓住时代与人的关系,准确概括新世纪的社会环境特点和社会需求,点明青少年个人应该立怎样的志向,怀怎样的抱负,落实怎样的行动,完成怎样的目标,实现怎样的理想,并希望2035年那一年18岁的青年像前辈一样勇于担负中国前进重担,与祖国圆梦,助祖国实现远大的使命。只有这样紧扣写作任务来剖析写作素材,才能完成真实写作情景的要求,做到按任务需要深入剖析写作素材,写出有深度的好文章。
        四、提升写作意境,升华素材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传播,思考当下社会和民族命运,是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导向。语文是中华儿女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精神归宿,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继承和弘扬优秀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立德树人,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功能。语文写作必须要发挥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围绕增强文化自信的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加强对当代文化现象和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在写作过程中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的选用和写作意境的提升。2018年全国Ⅲ卷作文要求围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标语进行写作,分别是1981年深圳特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反映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导向以及那一代人的历史责任,2005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标语,表明了人们已认识到在经济发展同时还要肩负环境保护的责任,2017年雄安“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标语,说明了新时代我们的视野更阔和思考更远。这样的作文命题紧紧把握住时代脉搏,反映了核心素养要求下高考命题的时代取向,学生在选择和提炼写作素材的意境时,应阐明当中每条标语在曾经都使祖国获得巨大的发展进步,反映了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作出的不同的发展规划和展望,但不管是怎样的标语,都是历史潮流下和现实发展的最佳选择,从而提升写作意境、升华主题。
        总之,全面认清高中生写作素材选用存在的问题,围绕语文核心素养,把握新时代写作命题的潮流,选择新时代的写作素材,抓住写作主题,紧扣写作任务,剖析好素材,升华素材,提升写作意境,写出好作文,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适应社会新形势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赵玲.赵老师讲作文[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7.
[3]陈可.高中生作文素材积累现状与对策[J].语文天地,2017(16):6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