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之下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杨帮国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杨帮国
[导读] 近些年,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逐步施行课程改革
        摘要:近些年,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逐步施行课程改革,高中教师把信息记录作为重点,因为对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陷入复杂情况,教学面临着许多难题,教学效率难以提升。此文主要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实情况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商讨出较有针对性、高效率的解决办法措施,进而有效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问题 应对策略
        科学进步的根基是计算机网络中心技术,目前普及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所所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课程需要进行应用,因为高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并不是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的目标有严重的影响。由此,以新课改环境为基础,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为所有高中信息技术老师的重要工作。
        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
        当今时代科技迅速发展,使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也随之变化,虽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内容也有随之更新改版,但相较而言,课程内容还是难免有如内容落后、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效率低下等缺陷,且不同地区不同省份教材的内容、课程设计、进度等都不一样。很多学校都没有严格按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条例来安排课程,甚至有许多学校让这门课程替换,减少这门课程的教学时间,使教学目的无法达到。
        2.缺少实践操作机会
        基本理论和上机实践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若想获得好的教学质量必须将这两方面相互结合。因为没有合理的安排课程,有许多问题就凸显了出来,如学生动手能力弱、实际运用能力差、教学效率低等。对于理论内容受到许多教师的关注,但许多教师并没有将实际应用作为重点,并且有些学校缺乏教学设施,计算机存在种种问题,对教学质量有严重的影响。
        3.缺乏一定的重视
        目前,因为信息技术并没有涉及高考内容,升学率又被许多地区作为重点,使得这门课程一直被忽视,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如在安排课程时不合理等。并且这门课程一直作为高中教学的边缘课程,教学这门科目的教师没有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设置,虽然对学生和老师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也有很多是应付考试的形式,让学生背题、做题、刷题去通过考试,浮于形式。同时,高考又给了高中生许多压力,许多时间都浪费在了学习高考课程上,缺乏时间对这门课程进行深入学习了解。
        二、新课改之下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1.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提出建议,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学习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被教师在教学时激发出来,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并不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兴趣,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以下建议:教师可以创造一些教学环境,教学环境需要和教学内容相关,这些情景教学应具有实际操作的意义,例如:学生在学习文件的属性及下载文件时,在教授课程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解一些常见问题和处理技巧,而且还要求学生实践,掌握具体操作后,学生们亲自到一些网站下载软件或者文件,同时还可以引入课程内容之外的一些知识,比如网络带宽和下载速度的关系、文件大小的单位和换算方法等等,可以直接使学生将学习的内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明白知识的作用,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这样正确的教学情境,有许多优点如应用性和实用性,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更加积极主动。
2.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教师授课时,要明确教学目的,教学目的要正确,能够引领教学前进,由此体现了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时,要对教材的安排和学生的认知素质掌握清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偏好也要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很好的解决教学时出现的一些难题。由于学生之间在信息技术方面水平不同,而且这门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师在授课时,应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制定教学方案。例如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有差异,可以使每个学生能够完美的把自己的任务完成。有三个层面,必须是教师教学时必须要顾及的:学习方法,知识技能与情感教学。要在不同的情况下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清楚明了。为了使学生学习效果更好,就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这门课程。
        3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采用合理教学策略
         教学就是一个不断的把学生认知结构搭建的过程。有两个理论: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他们提出了一致的看法,在进行实际应用时学生能否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转化的可以直接反映出教学的效果如何。由此,教学重要手段必须要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完善学生认知结构为根基,教师可以在实践时让学生转化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实践。如:在教学生使用word软件时,对文字编辑涉及到了字体样式、文本框、图形、图片等的修改应用,学生在进行PPT幻灯片编辑制作是,文字和图形等的处理操作是基本类似的,教师可以领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相同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效果。由此,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和教师的引导融合起来,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日后的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学生具有差距,分层次教学方式必须要在授课中采取。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对每个同学设置的任务必须要有差异,要求每个学生达到的学习效果也应该不同。所以,教师在教课时必须要花费心思,在寻找辅助资源上多花时间,使课堂更具有开放性。
        总而言之,目前的重点是如何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提高,着重探索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时有更合适的学习方式,在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时有重要作用,在提高教学效果上有重要意义。以上所述仅是现实情况中的一些方面,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很多,解决的办法也有很多,希望借此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一起思考、摸索出更多可行、高效的办法,让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绵慧.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1):179-179.
        [2]包小科.关于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6):112-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