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航海技术专业的海商法教学内容选取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魏榕根
[导读]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进步,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进步,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高职院校航海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海上船舶驾驶人员,人才培养主要采用在校培养与海上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考取专业各类证书,在海上实习认识航海环境、了解专业技能的实际运用和建立航海意识等。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学生的特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放弃了航海愿望,航海后备人才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出现大量流失,航海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创新,探索新的、能解决人才培养中的问题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航海技术专业;海商法;教学内容选取
        引言
        高职院校航海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海上船舶驾驶人员,人才培养主要采用在校培养与海上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考取专业各类证书,在海上实习认识航海环境、了解专业技能的实际运用和建立航海意识等。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学生的特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放弃了航海愿望,航海后备人才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出现大量流失,航海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创新,探索新的、能解决人才培养中的问题的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创新思想
        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是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解决的问题,也是各高职航海院校修改人才培养模式后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旧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创新,用创新的思想构建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满足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
        1.1优化实践课程,以实践促进教学
        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3号文件中提出,航海专业实践课时不低于总学时的30%,文件规定了实践课程的最低量。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方案提高了职业教育实践课程的要求。在交通运输部印发的《海船船员培训大纲(2016版)》中规定了航海技术专业最低理论和实践课时,据统计,航海技术专业总课时为1913节,其中:专业理论课程961节,实践课程952节,实践课程占总课程的49.76%,实践课程所占比例没有达到总课时一半以上,需要增加实践课时。提高实践教学不是简单的增加实践课时,需要优化实践课程,将所有实训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优化,以实现通过实践课程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专业爱好、学习专业知识、培训实践技能和营造航海文化氛围为目标编制实践课程,实现以实践促进教学的作用。
        1.2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创新技能比赛模式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应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重视比赛对人才培养产生的积极作用。航海技术专业技能比赛内容需要与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区域航海技能比赛内容和技能证书考试相结合,分年级开展不同技能比赛项目。以航海技能比赛培训实践技能和选拔高水平人才,组织高水平人才参加区域航海技能大赛和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组织高水平人才担任实训管理员并参与实训设备的管理和学生技能培训授课,激励学生,增加学习动力,创新的技能比赛模式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培养高技能水平的学生和营造航海文化氛围的目标。
        2高职航海技术专业的海商法教学内容选取
        2.1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比较薄弱,缺乏相应的师资,这是制约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开展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要鼓励专任教师真正下企业,加强实践经验积累。

高职院校应该制定政策,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可以选派优秀的教师下企业,参与创新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参与企业的创业活动,这样可以很快地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企业实践场所,可以明确学生的企业指导老师,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企业专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建立真正双师队伍。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企业的优秀管理者与专家走进校园,参与教师与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指导。
        2.2加强校内实践,创新校内实践
        课程设置,弱化海上实践海上实践对航海技术专业学生认识海上工作环境、了解专业技能实践应用和建立航海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几所高职类航海院校以“三明治”教育方式开展海上实习后纷纷停止了这种教育方式,实践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高职类航海院校由于缺少自己的实习船舶,学生上船实践只能安排到多家船舶公司和多艘船舶上分散实习,这样的实习具有学生比较分散、上下船时间不能统一、缺少教师跟船指导、对实习任务的完成得不到保证、学生思想受航海环境影响较大、学生的船具有一定的危险和学校失去对学生思想的直接引导等特点,实习效果较差,且出现部分学生完成实习后放弃航海愿望。因此,学生实践训练重点应放在校内进行,弱化海上实践。在校内利用航海模拟器、ECDIS和其它航海虚拟设备开发“海上”实践课程,创新校内实践课程设置和安排,以开展校内实践课程的方式营造航海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对航海专业形成正确认识、传授航海知识和技能、激励学习热情和提高航海设备的使用价值等。
        2.3创建开放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实训管理影响学生实训学习质量、学习动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等。创新实训管理,改革考核制度,采取挑选优秀学生参与实训管理和实训指导,让学生管理和指导学生实训。制定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监督和管理学生管理员,确保实训设备的正确、安全的操作运行。创新实训考核制度,改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现象,提升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在实训考核中的比重,细化考核指标,将团队配合、服从意识、学习态度、遵守纪律等学生学习态度纳入考核指标,严格实训管理和考核制度,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服从意识、团队精神和认真学习的态度。探索实训考核纳入学生毕业考核的方法。航海类高职院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只有经过亲身实践锻炼才能得到提升,所以航海类高职院校要建立开放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立与整合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依托实训室、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以及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实践活动。航海类高职院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与企业共建共享创新创业孵化器,共同合作创新创业项目,形成校企共享、互利共赢的开放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结语
        本培养模式主要是通过增加技能训练和改革技能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技能,通过技能大赛和航海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营造航海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通过多方面激发,使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探索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学生基础差、学习任务重、考证难、实践技能缺乏、航海文化氛围缺乏、教学设备不充足和教学设备使用率不高的矛盾和学生流失严重等问题的解决方法,摸索适用于高职类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同时,实现这样的目标还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完善,逐渐解决目前航海教育中的问题,为航海企业输送更多的航海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陆旭成.提高航海专业海船适任考试通过率的对策[J].教师,2011(29):75.
        [2]林联平.浅谈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J].河北创业,2016(9):152-153.
        [3]何淋.航海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8):91-94.
        [4]胡丽娟,俞海,刘沐洁.高职院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构建——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J].法制博览,2019(9):49+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