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张茜泉
[导读] 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良师与益友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摘要 :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良师与益友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良师,这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曾有许多名人都曾经指出过教师这一角色的重要性。罗曼·罗兰(法国作家1866-1944)曾提出:扼杀思想的人,是最大的谋杀犯。而教师最为传播思想与教育的人对于这个社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既是领路人,也是学生们学习和前进的榜样,一个能够传播思想的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人生前进路上的关键。
        一、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对于孩的教育来说,许多对于自身影响较大的行为举动都是从日常中所学习的,教师只有让孩子养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三观,始终保持对老师的敬畏以及尊重,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有着显而易见的好处。在许多孩子眼里,老师的日日敦敦教诲,有时比父母的日日劝诫更加管用,大部分学生的眼里老师都是一个恍若天神般的存在,所以教师在于学生相处时,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
        二、在踏入教师这一行业的第一天就必须明白“师德”的重要性,唐代的韩愈就曾经在《师说》说过: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是传播道理,传授学业,解疑答难的人。老师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只是一个传授知识的作用,更多的需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往往也影响着学生,所以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师德”二字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师这一行业对于我来说是从小就一直憧憬的行业,是我一直以来坚持奋斗持续前进的梦想,如今我做到了,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成为教师以后,我才深刻的感受到了教师这一行业的甘甜苦辣,教师的薪资较为薄弱,然而精神世界却是难以言喻的充实与饱满。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时时触动着我的心,对于我来说,不论教学工作中有多少困难,只要看着这些孩子的眼睛,就能让我勇往无畏的继续走下去,继续为一个个学生传播知识,扩宽他们看世界的眼睛。许多朋友都曾经好奇问过为什么我会选择教师这一职业,薪资不高,往往还承受着来自家长的压力。从未有人问过我,当一名教师是否使我快乐。对于我来说,当我教导出一名又一名学生,我看着他们因为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许多知识有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我都感到满足与充实。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如果能让学生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中少些风雨,更加顺遂如意,这对于我来说,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与自豪。教师这一工作并不让我感到枯燥与烦闷,对于我来说,学生的每一次提问与进步都让我感到快乐,我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与幸福感。这与其他工作不同,我教导过很多的学生,他们资质不一,每一个学生对于我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都是不同的,每一名学生的进步都可以让我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是我引导了这些孩子的进步,是我扩宽了他们的视野。这难道还不足以让人感到幸福吗?对于我来说,这样的幸福已经让我每日都欢欣雀跃,期待着学生的下一次进步。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进步与成就就足以让自己的辛勤教导得到一个完美的回报,这是任何薪资都比不上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四、在教师这一行业有过几年的领悟之后,我明白教师之爱对于学生来说重要性不亚于任何情爱,教师的爱充满伟大,教师的爱严厉与宽容并济结合的,教师要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才能塑造出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的教导,如果只充满了刻板的教条与一成不变的讲课,这不仅是教师的失败,也是学生的不幸,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怀揣热爱,都是做不到成功的。
五、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在教育行业投身已有三年,我深深的明白了教师之乐与教师之苦。在教导学生的时候,最重要的便是怀揣对学生的热爱,对于教育工作的热爱,这份热爱会伴随我走过我教育工作的全部。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是师德的升华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只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仅仅要教导学生读书,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多姿多彩的,都是独特的,教师想要更好的教导学生,了解学生,就必须先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想法。许多学生面对高高在上的教师会有抗拒心理,这时候教师就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学生,以一个朋友或者是长辈的态度去跟学生进行接触了解,只有了解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接受教师的教导。在没有了解学生之前,面对学生那么千奇百怪变化多样的想法或许会觉得百思不得其解,会觉得难以理解,但是当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走后,很多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找到答案。例如,我刚接手一个新班时,班上有个学生从小就有偷偷摸摸的行为,以至班上经常发生失窃事件,经过几次观察后,我确定了是该生所为,此时,我把该学生带到一个无人的角落里,握住他的小手,亲切地说:“我现在是你的朋友,特意来聆听你的心里话,你的内心一定有很多话语想说出来,那就敞开你的心扉,尽情地向我倾诉说吧。"孩子听到这里时,忍不住内心的痛苦,说道:“不要告诉我的爸爸,他打.....此时,我把孩子搂在怀里,终于明白了一切,孩子想得到的东西,家长不给予,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把手伸到了同学之中,而家长长期以打骂为教育途径,从来没有去了解孩子的需要,结果造成孩子重蹈覆辙,屡犯不改。经过这一次教育后,孩子平静了,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孩子很喜欢找我聊天,把心里的想法告诉我,而我在私下与其家长沟通,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经过这件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学生必须深入了解学生,走访家庭,从大量的“接触点”了解学生的心灵。如学生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愿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教师的爱接触到这些“点子”上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优秀的教师应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让班级工作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进行训教,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说教,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只曾有人这样给教育下定义:教育主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念头带来自信。这不正是师德升华的体现吗?的确,如果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各项工作一定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的。
        六、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是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