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短板和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杨红
[导读] 当前我国已全面步入信息化时代,各个领域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呈现出了极其迅猛的发展势头
        摘要:当前我国已全面步入信息化时代,各个领域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呈现出了极其迅猛的发展势头。而在未来,信息素养更是一项关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素质。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技能培养和应用意识形成的重要性,创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切实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及效果得到全面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短板;完善策略
        引言
        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对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受到了重视,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的学习主要是奠定基础,使学生具备信息素养,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实现教学的目标,效果不够理想,因此需要加强创新,通过全新的理念对教师进行指导,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掌握实践技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短板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度不够
        受我国教育制度影响,当前多数小学在课程设置上仍以文化课为主,对信息技术课程缺少重视。在此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开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如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信息技术可学可不学,学习效率不高。同时,由于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缺乏重视,未能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平台,学生接触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渠道与机会有效,知识面得不到拓展,实际操作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学生整体信息素养低。
        (二)资金投入不足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与应用需要足够的资金做保障。但由于学校普遍对信息技术教学不十分重视,因此在校园建设资金的划分配置方面欠缺合理性,如将大量资金用于学校建筑等硬件建设,但对信息技术基础设备更新、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建设工作不重视,对信息技术教学未提供足够的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持,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不高,信息技术课程开发与应用程度不高。
        (三)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创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并且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进行锻炼,设置实践课程,强化实践技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滞后
        信息技术属于现代先进技术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发展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必须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要让学生学习、接触到最先进的、处于学科与技术前沿的知识,但目前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普遍未做到这一点,如选用的教材版本较旧,其中的内容长久未更新、变动,与当前科技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更难以实现与大数据、云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的紧密衔接。滞后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也阻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二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策略
        (一)科学选择教材,适当增加信息技术课程
        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教材内容丰富合理、难度适中,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有信心和动力。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却存在教材老旧、内容滞后等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阻碍重重。鉴于此,学校、教师应当立足实际学情,科学选择难度适中、操作性强的信息技术教材,让学生能从教材中学到先进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各项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提升。此外,目前多数小学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偏差,如学生一星期只上一到两节信息技术课,导致学生各项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为此,学校、教师需转变传统观念,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适当增加信息技术课程,并逐步将信息化教育课程纳入学校考核范围,促使师生关注、重视信息化教育,肯花时间、费精力投入到信息化教育活动中,促进自身信息素养的稳步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由于数学思维还未完全形成,对抽象的事物无法准确理解,对如何学习数学的方法更是知之甚少,大部分知识是依赖死记硬背获得的,这就造成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缓慢.并且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理解问题的角度单一化.而将信息技术运用至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拓展和延伸数学知识,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将抽象的数学思维直观化,让教师的分析更加清晰明了,让学生接纳得更加容易,让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有大幅度的提升。
        (三)应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视频,提高课前预习效果
        课前预习是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提高学生预习效果,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目标、内容及学生学情、兴趣爱好等,利用信息技术把课堂要讲解的知识点制作成教学视频,作为学生的预习任务。学生通过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下载观看教学视频,利用教学视频自主学习,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自主预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疑问时可以通过QQ、微信等平台请教教师,或者与其他学生交流探讨。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并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为学生答疑解惑。
        (四)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然而,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仍然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则势必会令学生逐步丧失学习兴趣。反之,若教师充分利用小学生对陌生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特点来创新教学方法,则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引入适当的游戏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更好的完成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
        (五))完善校园软硬设施建设
        针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计算机等硬件设备老旧、软件资源缺乏等问题,学校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如适当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经济投入,结合学校具体规模、生源数量,采购一批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若学校资金有限,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资源,最大化整合资源,在合理控制成本投入的基础上满足各项教科研需求,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六)、创设游戏化教学过程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往往采取的是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而鉴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本身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故常使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务必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规律,以促使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如此方能在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促进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发展。通过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创设游戏化的教学过程,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有效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
结束语
        总之,基于当下这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则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亦当对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予以不断的创新来切实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及效果。如此方能在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为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沈浩.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51.
[2]刘铭.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8(34):41-42.
[3]谢育津.如何利用互动教学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二——教改新视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24-25.
[4]曹怀明.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专题研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13-14.
[5]刘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2):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