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朱淑慧
[导读] 小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
        摘要:小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也能很好地巩固学生在课上学到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课外阅读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道德标准,使其形成独有的人格品质。再者,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都很重要,两者都不可或缺,两者都不可以相互替代。课外阅读可以有效地补充课内阅读的不足,因为课内阅读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课外阅读就没有边际。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就更显重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工作重点。但现在的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不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量更不达标。因此要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丰富小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地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再者,老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动情的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关键词: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能力;策略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致、获得更多知识的有效途径。因而,增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引,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提升小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大家一直都认为是语文老师的任务,应由语文老师去探究,而从现在的大纲趋势来看,教会学生阅读不单单是语文教师的义务,更是全体老师应当重视的一个任务。俗话说的好:得语文者得天下。加强阅读教学,就应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致,使得其在动情的阅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课外阅读的训练作为语文教学中的核心部分,有它的功能:培养语感、好词好句的感知、积累运用、理解文章,写好作文,这些都离不开阅读;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细细的品读课文,能做到边读边理解,逐步达到进入情境而主动地去读。这样训练,还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所以,语文教学要在阅读教学上有新的建树,就应改变原有的那种“高消耗低收效”的状况,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加强阅读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语文的整体能力。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多次明确指出:“学习语文的总体目标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以及运用伟大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其取得阅读以及写作的知识,继而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事实证明,在课外阅读中,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进行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就应多读课外书、多积累好词好句,让学生的内心充满阳光,并使学生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阅读行为习惯的养成,才能使学生慢慢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每天挤出一点时间来阅读课外书,能自觉阅读,爱上阅读。其二鼓励学生阅读,家长先要以身作则,放下手中的手机,陪同孩子看他们所喜欢的读物,讨论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一来不但能让孩子与你更亲近,有更多的共同话题;二来你也能与他共同进步,收获知识,可谓是一石二鸟。在阅读过程中设计“问题关卡”,使他们的“读”并非枯燥无味的应付家长,而是越读越想往下读。
        二、 向学生推荐健康读物
        很多家长认为只有对提高孩子的作文能力和考试出成绩的书才值得去读,除此之外,其它的一律归为闲书。由此,相当一部分家长给孩子买的所谓课外书还是一些“作文大全,试题库,冲刺100,句型运用等。没错,这些书都对学习有帮助,但我们家长忽略了一点,对儿童来说最适合读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儿童文学,一类是科普知识。让孩子除了掌握课堂知识以外,还要学会去感受生活,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去积累素材;把自己广泛积累的的大量词汇和精美句子,经典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写作中,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

比如:低年级可以引领他们选读物:《夏洛的网》、《精灵鼠小弟》、《小鲤鱼跳龙门》等;中年级学生可推荐《古希腊神话》和《丁丁历险记》等;科学书籍有《种类繁多的动物》、《动物王国》、《昆虫记》等,高年级可以向他们推荐古今中外名著,如:我国四大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启发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即扩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领会名人故事的无穷魅力,引导学生树立像名人一样的人生目标;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的课外阅读总结活动,组织学生讲讲自己的读书感受。也可以通过短剧编排、朗读比赛、等活动,使班级自然而然形成多阅读、想阅读、爱阅读的学习气氛。每学期、每个月按不同主题坚持不断开展此类活动,持之以恒,就会起到一定的成效。
        三、学会阅读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没有恰当的阅读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探索。”我们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好读书的方法和技巧,教会他们如何去阅读:(1)写读书笔记,只记主要内容;(2)指导记录方法:圈勾画,用相关的符号在文章中记录阅读的见解;写读书心得;学会评价。这样有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为快速获取信息打基础。
        四、 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良好习惯
        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动笔的良好阅读良好习惯。学生每次阅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一定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个时候如果让学生把这些感悟、体会摘抄或者记录下来,那么这些积少成多的素材就成了他们以后写作的题材。而记录的类型有很多,如摘录型:摘录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基本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开阔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读完一本书后,能够把书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说出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和作者的思绪,从中学习表述客观事物的方式。感想型:读完一本课外读物后,结合现实以及个人经历能够说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感想,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编故事,发展联想以及想象能力。应通过提示例文,摘抄评讲,交流感想等方法,提升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能力。?学生应在阅读中说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促使低年级学生说出读一两句话的心得体会、中年级学生说出一段话的心得体会、高年级学生写读一篇课文的心得体会,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就成了自然,读书的效率也将会有明显的提高。
        五、成果展示
        在班级中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有读书的成就感,让他们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也能促进竞争,提效率。比如在 班上举行外阅读笔记展示、朗诵比赛、好书新书推荐会、与好书交朋友主题班会等活动。再譬如先让学生摘抄名人名言,然后在班上举行名人名言展示会。也可以用短剧的方式创编自己的童话、故事;举办童话故事演讲、续写故事。?
        还可以每学月举办“本人喜欢的一本课外书”的介绍会。通过分享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巩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大力营造班里阅读气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自然会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学生也会渐渐把课外阅读当成平时学习中的重要部分,也能更进一步陶冶学生的良好操情。
        课外阅读作既打开了学生的视界,又丰富了学生的内涵。作为一名老师,应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畅游在书的海洋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攒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总之,通过读书,我们能找到与自己共鸣的人有很多,通过读书,我们不会再孤单,能够找到想法,目标相同的朋友。因此,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不能忽视,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能在学业上探索出一片新天地来。正像高尔基说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应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隐形翅膀。我们老师要培养小学生想阅读、爱阅读、敢阅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刁珍.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8).
[2]陈华勇.浅谈培养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途径[J].新课程导学,2013,(2).
[3]邵海银.农村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