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估测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 沈丽民
[导读]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学生估测能力形成的最关键时期。笔者针对学生只“量”不“估”,估的意识淡薄的现状,进而提出培养估测能力的一些建议和策略,从学生的发展上看,估测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估测能力 现状分析 估测意识 估测方法
一、现状:学生只“量”不“估”,意识淡薄
        学生在做这类练习题时,部分学生不理解估测的真正含义,往往估计的长度和测量的长度是一样的,就怕估的不对。题中的物体都是与实物大小一样,并标出了1厘米的长度,为估测提供了标准与参照,让学生估测有这样的几段就是几厘米,再来精确测量。笔者认为有这几种表现:一、不知道估;二、懒得去估;三、量好再估;四、估不正确。在孩子们的眼里,估测是毫无价值的,这种为了“估”而“估”的现实,已经偏离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其实以上现状的出现,也有一定客观原因,估测的评价分值较小,学生不是很重视。同时课堂教学对估测很难落实,教学效果也不明显,部分教师可能看到了它的价值,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把握教学。
二、策略:有效培养估测能力
策略一:丰富单位量感,形成估测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心灵没有意象就永远不可能思考。”估测不能依靠随意的猜想和臆断,而应根据相关的参照物进行合理的估计与推测。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观察、推理、估算能力都相对较弱,因此准确建立标准单位的量感对于估测能力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1.经历形成过程,建立量感。
量感是一种对数量的直觉,是一种敏捷的感知。低年级学生最开始要学的估测策略就是单位迭代,而单位迭代的关键是要建立准确的度量单位表象,形成量感。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一课时为了形成“毫米”的量感,分三个层次教学:层次1:在尺子上找1毫米,认识1毫米,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感受生活中1毫米的物体。层次2:让学生将毫米与厘米进行对比,确认1厘米等于10毫米。层次3:进行估算,将毫米长度单位通过估测运用与实践。通过丰富的直观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构建起毫米的概念。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学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等,形成单位表象,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维的飞跃。
2.在估-测-估中,加深量感。
    量(liàng)源于量(liáng),量感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际测量活动来实现。

标准单位量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在反复的调节中不断清晰、不断稳定,从而提高估测的精确程度。将精确测量与估测有机结合,无疑会提高估测的速度和精确性。如在《厘米的认识》中,可以先让学生不用尺子估测着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再用尺子量一量检验画得精确不精确;然后根据第一次画的结果调整数据再在另一张纸上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再用尺子量一量检验是否更为精确了……通过这样估-测-估,在测与估的不断交替中,既加深了标准单位的量感,又加强了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策略二:掌握估测方法,提高估测技能
如果说估测的实质是拿被估测的事物与表象相类比的活动,那么估测的核心就是估测方法的运用。在教学中,学生常常出现“无依据的估”,笔者觉得需要教给学生常用的估测方法。
    1.单位迭代
“单位迭代”是学生估测常用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运用单位迭代的方法让学生建立起长度、面积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估测能力。在估测之前设定一个标准作为前提,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单位表象来估计身边物体的大小,通过与实际的对比形成新的参照单位量,从而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估测能力的上升。
2. 适度分解
当遇到较大的估计物一下子难以估测时,我们还可以采用分小块,分小段的方法来进行估测,分解估计物的各个部分,简化估计的过程。如《克与千克》的教学中,先认识1千克黄豆,再通过分解认识1克黄豆,并体会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有了实际的体验,有了想象的铺垫,这样分解的过程既降低了估测的难度,又提高了估测的精确度。
3.巧妙对比
“对比”也是一种常用、简便的方法,是指利用已经知道的估计物对另一个估计物进行估测的一种方法。对比时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适当记住一些常见参照物的大小:黑板的长,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手掌面积的大小,教室地面的大小等,以备估测时作为参照物。
4.巧用公式
如果遇到生活中较大的且较规则的图形时,还可以先估测出估测物的相关的数据,再通过我们已经学习的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出估测物的大小。有研究证明,人们对于长度的估测优于对面积、体积的估测,我们需要利用对长度估测的优势和计算方法的应用,来掌握二维、三维物体的大小,丰富估测方法的同时,也提高着学生空间的想象力。
总之,面对不同的估测对象,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估测方法,选择科学、合理、可行的估测方法,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估测的水平和能力。通过估测教学,从短期来看,可以让学生掌握估测的方法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逐步形成估测的能力;从长远来看,一是可以使学生思维更灵活,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二是可以使学生面对问题时学会判断、学会选择,逐步培养估测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杰平《胸有成物 估量自如——例谈度量单位教学》 [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6,(第11期).
[2]严育洪《让估测教学不再“空虚”》[J].江苏教育,2007年10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