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力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牛瑞强
[导读] 在本文的研究中针对我国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进行详细研究,探究其中存在的生物学参数
        摘要:在本文的研究中针对我国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进行详细研究,探究其中存在的生物学参数。能够看出我国男女标枪运动员投掷步和最后发力点上与世界领先运动员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对我我国标枪运动员的竞赛能力和成绩均具有不良影响。进而在以上两点进行整合和完善,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标枪运动员的国际水平。
关键词: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运动生物力学
        针对标枪投掷技术而言,运动员在投掷过程中运动步伐不科学、发力位置与时间不合理,极易造成运动员成绩不理想现象。在本文的研究中将利用力学分析作为研究标枪运动员投掷动作的基础与形式,并且结合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形式,数据变化等分析我国运动员竞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局限,为今后的运动研究与培训奠定数据基础。
一、第一步躯干后倾角
        在标枪投掷运动中的第一步躯干后倾角是持枪助跑和投掷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运动员的运动过程中,需要保证稳定的核心体态,水平位移与助跑速度都对最后的运动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相关数据分析能够看出,我国标枪运动员(男性)在运动时后倾角X数值为13.22°,而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男性)的后倾角X数值为4.5°,二者之间具有十分显著差异,二者数值差距已经高达8.75°。由此可见,我国标枪运动员(男性)在第一步躯干后倾角中的倾斜角度较大,这一方面的数值过大直接影响后期的投掷力度,导致向后引枪过快,整体动作进行较为仓促,不利于动作整体高质量完成[1]。
        通过相关数据能够看出,我国标枪运动员(女性)在第一步躯干后倾角中的倾斜角度X数值为8.78°,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异X=7.75°之间并不存在较大差异。
二、第二步躯干后倾角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能够看出,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躯干后倾角角度较大,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运输数据对比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这一差异导致运动员在后续动作中的运动幅度较大,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整体动作,进而导致运动员的运动力度缺失,不利于标枪投掷。这样一来能够看出,我国一部分标枪运动员对于标枪运动的整体动作要领未能够全面认识,导致运动整体过程呈现机械化状态,难以在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根据数据研究能够看出,我国标枪女子运动员第二躯干后倾角数值为9°,而世界优秀女子运动员在二躯干后倾角数值为9.33°,并且在SPSS16.0软件的分析下,二者之间的数据对比T=0.1481,且P>0.05,可证明数据对比之间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差异较小[2]。


三、第三步躯干后倾角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能够看出,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的身体后倾角数值为24.11°,而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的身体后倾角为18.6°,二者之间并未存在明显差异,并且经统计学分析之后T=1.9841,P>0.05.则可证明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我国标枪运动员(女性)在第三步躯干后倾角中的倾斜角度X数值为15.44°,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异X=23.25°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可见,我国标枪运动员(女性)在第三步躯干后倾角中的倾斜角度较大,这一方面的数值过大直接影响后期的投掷力度,导致向后引枪过快,整体动作进行较为仓促,不利于动作整体高质量完成。
        在运动原理研究中,交叉步主要的运动目的是形成超越体态,并且以此拉长运动员工作肌肉,为最后乏力奠定基础。只有充分超越器械,最后的工作距离数值才会不断提升,进而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运动效果。在数据研究中能够发现,我国表现女子运动员的躯干后倾角数值较小,能够判断出运动员在交叉步中国超越器械的能力和速度较差,在最后的身体发力阶段也存在明显问题,影响其预备姿势,降低躯干在工作距离上的设定与发挥。这一问题,也是我国目前标枪训练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3]。
四、第四步躯干后倾角
        第四步躯干后倾角的大小能够直接反映出运动员最后动作完成的质量与水平。首先,能够展现出运动员在完成动作一瞬间的发力点姿态;其次,反映出运动员在交叉步之后超越器械的距离,以及运动院动作完成之后有效工作距离长短;最后,能够直接展现运动员最后投掷标枪的距离。
        上文中研究的这类现象能够看出,我国标枪运动中男子与女子运动员在投掷技术上存在明显差异,男性与女性运动员均难以实现超越器械的既定目标,不利于最后延长投掷长度。相对应的,我国标枪男子与女子运动员在最后发力的前四步,不但难以有效超越器械,还提升了动作完成的难度,增加躯干运动压力,在最后动作完成阶段表现并不理想[4]。
结束语:
根据上文的研究能够发现,利用力学分析作为研究标枪运动员投掷动作的基础与形式,并且结合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形式,数据变化等分析我国运动员竞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局限。我国男女标枪运动员与世界领域内优秀的标枪运动员之间,在投掷步最后四步的数据分析中,存在较大的力学差距,这也是影响我国标枪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成绩发挥的重点因素。鉴于此,应当针对以上因素开展我国标枪运动员运动训练内容的完善与提升,进而推动我国运动训练领域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建臣,王永安.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结束后投掷臂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5):636-638.
[2]王志勤,陈勇.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力学解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2):94-97,108.
[3]张震.优秀标枪运动员赵庆刚技术动作生物力学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5):132-135.
[4]赵爽,刘卉,郭庆仙, 等.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刘诗颖投掷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7,53(4):65-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