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中下旬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爆发后,四万多名医务人员自愿报名驰援武汉,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尽自己所能默默地付出。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期望高校学生能“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我作为一名居家抗疫的大学生,时刻希望能响应习主席的号召,为抗击疫情尽到自己的一份力。
3月21日,学院公众号上招募线上“筑梦”项目志愿者的消息吸引了我——这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和辽宁海城公益朗读爱心团队携手构建的支教活动,志愿者们将与辽宁海城析木镇小朋友结对,进行一对一线上辅导。由于此前有过类似的支教经历,更希望在此特殊时期有所行动,我便果断报名参加。我很感激学院对我的信任,选中我成为第一批支教志愿者中的一员。
我的主要工作是通过语音、视频连线的方式为小学生进行各学科辅导。我的辅导对象是一位六年级的小姑娘,她十分热爱学习,求知欲很强,为了应对小升初,已经开始接触初一的内容,但由于疫情,学校停学,课外班停课,自己学起来难免有些吃力。通过沟通,我们共同制定了辅导计划和方法。她将希望辅导的内容提前告知我,我备课时提前做有针对性的准备,以提升辅导质量和效率。对于薄弱学科,我会帮她梳理知识点,指导她进行归纳总结,并带着她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加以巩固。此外,我们也会进行一些其它方面的交流,以我介绍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为主,包括自己亲身尝试过的有效学习方法和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提醒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提高效率少走弯路。随着交流次数的增多,我们的地理位置虽然相隔很远,但心却越来越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使我们成为了彼此的好朋友。甚至有时在她睡前我们也会聊一聊,帮助她解决心事、释放居家期间的消极情绪。
在整个志愿活动过程中,小朋友很配合我的辅导工作,学习热情极高、态度端正。而令我十分感动的是她的家长也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她的母亲曾单独通过微信向我询问使小朋友“在学习上和心理方面强大起来”的方法,我结合自己成长中的一个个小故事从青少年的角度表达了一些浅薄的看法,没想到阿姨给我回复了很长的一段话,反思她在教育方面的不足,并多次向我表示感谢。其实我知道,阿姨的人生阅历远比我要多,我的看法也难免局限,她能如此尊重我的观点、认可我,使我感触很深,我很感谢她的信任!
此次活动无论是对于我的辅导对象还是我自己无疑都意义重大。处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学生大规模居家学习,这种学习模式以往从未尝试过,对于学生、老师以及家长都面临着挑战。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线上课堂技术已经基本完善,有多种APP可供使用,能很好地满足老师和学生的需求,但是对于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监控还远远不够。即便忽略网络不稳定的因素,老师仍旧无法像在线下课堂那样随时观察学生的听讲情况、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予以提醒、课下及时答疑、当发现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不佳时谈话跟进。线上教育对学生自主性与自律性的要求更高,对于在这方面能力强的学生,这是一次使其脱颖而出的机遇,可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而言,这将成为一次放纵自我的时机,而这一段时期的放纵,极有可能成为往后学习的巨大阻碍。支教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这是一种双向监督的模式,一方面志愿者为辅导对象解决了疑难问题,用自己的耐心引导小朋友快乐学习,既是监督也是正向激励;另一方面,志愿者自身也会受到反向作用,不仅需要具有强大的耐心和责任心,还应时刻要求自己以更加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力争为辅导对象树立榜样形象,这绝对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双赢模式。而小朋友问题得到解决后的喜悦,也让我感受到了成就感和幸福感,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原来这么简单。
这样的经历也让我坚定了信心:要把志愿工作进行下去,为了自己,也为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这次志愿活动也让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目前社会各界对这方面已经有了广泛的关注:疫情期间的居家学习,由于学习模式不同、考核模式不同、日常接触的人员不同等多种因素,对学生的心理也必定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家庭矛盾。随着疫情期间家庭成员密切接触的时间大幅增加,家庭内部的冲突几乎不可避免,尤其涉及到“教育”这一敏感问题,只是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学生在家很容易出现懈怠的情况,而家长的严格要求与某些情况下的缺乏耐性很容易激发其逆反心理。本身正向学习积极性的匮乏加之负面情绪的影响将使学生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消极心境,如果长期这样的状况得不到改善,或者累积的心理能量无处宣泄,则必定会有爆发的一天,将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此外,对于处在疫情中心的学生,极有可能存在其它相关的问题。如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助于信息的快速传递,但同时也助长了不当言论的蔓延。当学生通过社交媒体看到有关地区歧视的不当言论时,他们的内心肯定会受到影响。此时,必要的沟通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现今网上有很多心理咨询平台,这将提供一定帮助,同时线上支教其实也可以作为一个有效途径。“教学”不仅指教授知识,更是要分享生活经验、介绍学习方法。我们与小朋友的年龄差距相对较小,刚刚经历过他们所处的阶段,更容易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的心情;尤其许多问题是共通的,我们可以合理运用自己的经验向他们提出建议,引导他们学会首先检讨自身而非责备他人、尝试去体谅父母,但对于别人的恶意攻击一定要树立正确的防卫意识。
既然是“筑梦”项目,我们也会侧重对小朋友“梦想”的启发。对于他们中的许多人,工作,甚至是大学生活都很遥远。我在去年刚刚经历过高考报志愿的迷茫,由于对大学专业的不了解,在做选择时十分困难。于是在与辅导对象沟通时,我会有意识地询问她感兴趣的职业,给她介绍大学的相关专业,方便她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内驱力,制定自己的规划。同时,我也会在沟通中鼓励她对时事热点进行思考,尝试培养小朋友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主选择越来越多,如何做出最明智的选择需要开阔的眼界与思维能力的积淀。志愿者与辅导对象来自不同的地区,从小在不同的风俗习惯中成长,思维方式、对事物的看法可能也有所不同,这时线上交流对小朋友而言将成为探索多元化、开阔思路的一个契机,当他们面临人生中的选择时,就可以尝试从更多角度分析利弊,进行全面的权衡取舍,这样在追梦路上将有效减少失误。
“筑梦”项目带给我的,不仅是一份纯真的友谊,更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00后长大了,我们不再是小孩子,而是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当勇于扛起肩头的重任,满怀激情地助力我们所深爱的祖国越来越好。特别是适逢疫情爆发,现在正是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疫情期间,无数感人的事迹温暖了全国人民的心,所有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警察、保洁人员、配送员、社区工作者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正是他们的坚定信念与不懈拼搏,才促成了如今我国的抗疫成果。我们应牢记他们在这场艰难抗疫战中的所有付出,将他们的高尚品德代代传扬。
这次活动举办后反响很好,鞍山日报、海城日报纷纷报道,我也有幸能继续参与第二期的支教,和我的辅导对象一同进步。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和辽宁海城公益朗读爱心团队在疫情期间举办了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也感谢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愿意投入到爱心传递之中,相信在我们的一同努力下,定能早日战胜疫情,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不是因为疫情,而是因为那些在抗疫中守护世界的平凡人,那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