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李欢
[导读] 高校档案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要:高校档案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大数据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转折点。本文简要阐述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面临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档案资源;开发;利用
高校档案是高等学校在日常的行政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教学、科研、基建、服务社会等一系列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社会、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具有历史价值的记录,是对高校的办学历程、办学经验、办学成果的真实记录,是反映高校党委行政管理、培养各类人才、创新科研、服务社会、对外交流合作等各项工作的综合记录,从延续的时间维度来看,具有潜大的数据价值。
一、引言
随着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已经不知不觉的被引入到高校档案资源管理工作中,这既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大数据与传统意义上数据的终极价值都在于分析与应用,创造新价值。【1】大数据的运用将会大大优化档案资源的管理过程,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也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同时,大数据的运用也对原本传统的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下的高校档案资源管理,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升自身工作素养。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面临的困难
1.大数据要求的档案开发与利用技术不到位
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的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从传统的纸质归档整理工作转向信息化技术工作。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使得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整理的档案资源发展为多样化的信息资源,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内容上,范围都在大大的扩张。为保证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有效性,与之相关的服务技术应当紧跟其后。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的档案服务技术并没有随着档案管理工作难度的提升而升级。【2】取而代之的是许多高校将本校档案资源直接采取外包形式进行档案数字化资源的整合,这种方式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信息泄露,同时也对档案人员的技术提出了质疑。
2.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有待提升
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总是比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升速度要快,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时刻要求自我提升,特别是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但现实工作中,许多档案人员年龄偏大,固有思想严重,导致其因循守旧,对于当代档案资源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模式知之甚少。这些工作能力的欠缺与工作需要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矛盾,也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3. 档案管理设施相对落后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数据信息量的大规模增加,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化,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因此,若想把当今的档案工作做好,则需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来完成,而这些手段则需要借助现在信息设备来完成,所以需要增强现代档案管理设备的建设。但目前对于大部分高校而言,对于现代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少,部分老化的档案管理设备也未得到及时更新,档案资料丢失或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的开发与利用
高校档案的主要特点是来源多、数量大、价值密度低、数据形成快,这些特点与大数据的基本特征相契合。【3】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资源将引入新的管理模式来替代传统档案资源管理模式。
1. 高校档案资源的接收将尽量“主动获取”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每年的档案整理时间段内,将档案管理系统连通学校各部门网站和各个管理系统,让档案资源管理系统从各个系统直接获取有效的档案数据信息,让未来的档案资源获取方式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


利用信息化技术抓取信息的手段,实现网络抓取后直接归档。这不仅要求档案管理系统能与学校各管理系统能无缝对接,而且还要求系统能对信息进行有效分辨,以便于获取的数据信息真实有价值,最后还要能自动归档到学校档案资源管理系统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归档工作开始前,需要制定本校的数字档案资源归档标准,并把相应的标准要求一一录入档案资源管理系统,使电子文件、音频、视频等数据信息能够按照条目进入到对应的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库,为将来的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提供一定的基础。
2. 利用综合评价机制来督促档案管理人员的自我提升
要想提升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除了需要利用线上线下的教学、培训等方式向档案人员及时输入更新档案管理知识外,还需建立一套适用于本校的严格的考核体系,用于督促档案管理人员能深层次的理解所学的知识,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当前的工作岗位。然后就是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适用于本学校的奖惩机制,每年至少设置一次考核,若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学校应当给予一定的惩罚,比如轮岗、警告等等;对于考核合格的人员则应当给予相对应等级的奖励,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升职加薪等。这样做才能保证档案管理队伍的活力,让他们能认真对待每一次学习和考核,也才能以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一份档案。
但仅仅有考核激励机制也是不够的,学校还要重视现代化信息理念的深入渗透。毕竟目前很多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年龄层都偏大,要想掌握发展迅速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也不太容易,所以首先要从思想上纠正他们的固有思想,让他们从工作中逐步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便利性和重要性,让利用信息设备办公成为档案管理人员的常态化办公模式,同时也要提醒档案管理人员学会实时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要强调现代化档案信息技术除了便利性也要注意其安全性。逐渐的,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也能发现高校档案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安全往往会危及到高校的档案安全,每所高校的档案都有需要保密的档案文件,没有安全意识的档案工作人员则可能会犯错误等等。所以为了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学校必须要关注档案管理人员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
3.加强现代化档案管理设施的建设
首先要全面了解目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利用这些理念和方法来解决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技术覆盖。但除了有现代化管理理念是不够的,还需要各种符合条件的现代化设施设备的配备,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现代化信息技术下的档案管理服务。进一步加大现代化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配齐现代化档案工作所需要用到的各种设备,并且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档案管理部门多和科技处等科研部门沟通合作,加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软件硬件的研发和维护,争取在不断更新的大数据背景下档案工作能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4.进一步做好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供信息服务,为了要更好的发挥档案信息的价值,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树立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意识,这里的用户除了学校的老师,还包括学生。要想档案工作能不断改进,更好的服务师生,可以定期的向师生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征求大家的意见建议,来改进档案工作的不足。同时利用电子问卷大数据信息筛查分析,了解用户的需求,在用户查阅档案时能定向的提供档案信息给用户,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四、结语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是高校档案工作的机遇,同时也是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一次挑战;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高校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积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改进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让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趋于现代化、数字化。

参考文献:
【1】李彦,王雪君.法制视角下档案大数据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1):204-206
【2】陈韵西.浅析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才智,2020:229
【3】王颖.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发展【J】.业务研究,2019(6):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