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针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作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深层次的应用,如何让孩子喜欢作文,这是现阶段三年级语文教师面临的较为严重的问题。三年级是学生开展习作的关键阶段,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学生有遣词造句的基本能力,因此到了三年级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作为三年级的语文教师要了解三年级学生在写作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并运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难题。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语言积累,让学生在片段写作的基础上提升作文写作的能力。
[关键词] 三年级 起步作文 教学策略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一、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思维模式形成定式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写作,个别老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总喜欢让学生模仿,这样尽管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写出内容,但是却磨灭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写作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还有对自己的真实感情进行抒发。这种定式乱套的写作模式,让部分写作积极的学生丧失写作的热情。
2.写作素材的积累不及时
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就要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不断积累写作的素材,如看课外书及时积累好的词语句子段落。这样学生在写作时通过练习可以轻松地驾驭头脑中留存的素材。三年级的学生由于阅读量和生活经验都很少,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为了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我会让学生准备一个小本,把平时看见的好文 、好句 都抄下来,我还定期进行检查,但是这样会出现一个问题,学生平时没有认真地积累,只是在老师要检查的时候 ,随便找一些看着比较好的素材抄下来 ,应付老师的检查。我们知道语言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而是时时刻刻的,所以要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语言积累的好习惯 。
二 、针对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三年级的写作课程教学中,我主要是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自己所说的自己写出来。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课内以兴趣为导向,引导学生勇敢去说,然后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下来。
a.提问式。如指导学生练习写作《春天》,我提问“天气慢慢开始暖和了,你发现周围的植物有哪些变化呢?”问题一出,学生立即兴趣盎然地思考开了,踊跃的回答自己所看到的植物的变化。
b.实物式。如描写一种小动物,我带来的一只可爱的小金鱼让孩子观赏,小鱼在鱼缸游来游去,快乐极了,学生们为这只可爱的小精灵所吸引。
c.亲身实践式。在进行关于写买书或借书的经历时,让学生周末亲身去实践,经自己的经历,想法记录下来,用于习作。正因为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整个过程历历在目,写起来得心应手。
2.营造学生写作的氛围。
A.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自己生活中闪光的东西,并把这类佳作积累起来编成《优秀习作集》。这样,既表彰了佳作,又交流了写作成果。
B.向学生介绍课外阅读文章。精选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文章及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等。
C.向学生及时介绍好文章,并分析它的特点,长文章可以选其佳段,加以品评,使学生从范文中受到如何立意与构思、如何布局谋篇及遣词造句的启示,然后加以模仿。
学生从范文中得到教益,再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仿写,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一位学生仿照《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句子,描述吃西瓜时写道:“一刀下去,青皮、红瓤、黑籽的大西瓜一分两半。我啃了一口,只觉得又凉、又甜、又脆。”习作中写出了三种颜色、三种味道,明显受到范文的启发。
(二)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
1.课外知识的积累
a多看课外书积累。知识的积累是进行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手中的语文课本和课外读物,词语丰富,我们应该多看书,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词,很生动的词不妨多看几遍,多在脑中停留些时间,并自己试着琢磨一下,如何用于自己的文章。
b摘抄.摘抄也是扩大积累的有效方法之一。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要注意把平时看到的好词摘录下来,随时进行适当的归类。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适时运用,这对我们掌握词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很有帮助。
2.生活中积累词语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每天都跟周围的人、事、物接触,每天都接受到众多的语言信息,尤其是老百姓的口头语言,都是语言中的精华,是我们平常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如俗语、歇后语、谚语。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电视广告,餐厅标语中去吸取优秀的语言,这也是积累语言的好机会。如许多优秀的广告词,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做得更好!”等,都是我们用于积累的材料。
(三)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1.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学生有兴趣观察,同时也明确了观察目的,但因缺少相应观察知识经验,观察往往不可能得到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所以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感受”的事情,只有当学生亲自参加了,才能有感受,才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2.观察要有明确的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的差异,提出观察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习,明确了观察的目的。例如写作关于春天的习作时,要求学生在观察大自然景物中,能找出春天与冬天的不同之处,找一找春天的景物有什么变化,春天给人们带来了什么,通过观察感受到春天的色彩。因此,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提出不同的观察目标。学生就能更好的去观察,而且是有目的的去观察。
3.观察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
观察时要注意一定的顺序。一般先整体后局部,也可以先局部后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如观察一只小燕子,从整体上看,它有一身乌黑光滑发亮的羽毛;从局部看,它有俊美的翅膀和剪刀式的尾巴,还有一张浅黄色的阔嘴巴等,这样各部分合起来,学生头脑里就自然形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象。
4.观察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世上的万事万物千姿百态,观察时要注意发现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如猫的眼睛是绿的,绿得发亮;同一只猫的眼睛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情况下,又不相同:夜晚捕鼠时,它睁得又圆又大,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却眯成一条缝;又如兔子的眼睛是红的,像两颗红宝石;鸡的眼睛是黑的,天一黑就看不见东西等等。这样,学生在观察时通过比较分析,不仅了解到事物的主要情况、和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获得感性的认识,而且还帮助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掌握对事物的描写方法。通过对动物的描写,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对周围人和事的描写,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为写作积累素材。
三年级学生的起步作文,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师苦恼的问题,希望在我的课题研究中的教学方法,能给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带来一些帮助。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所带的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如何让学生快乐写作,让学生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已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大的挑战,需要我与其他教师不断共同探索。
【参考文献】
[1] 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2]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3] 黄健.坚实起步快乐启航 :《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2(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