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法的艺术性决定了每个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既要面对技能的训练、知识的积累,还要积极进行情操的陶冶、人格的修行。
关键词: 疏散教学;持手运笔;注意规律;艺术性
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是走向世纪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书法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已经被列为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在书法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寓教于乐,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书法教学效果的门径。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感觉应注意几个问题:
要起步低,要求严。“低”指初学之时宜易、宜少、宜慢;“严”指一步一个脚印,规范要求。书法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问,须心、手、眼高度协调。心、手、眼越高度协调,手越适应于心。手应心了,手的动作也就习惯于写了。从“低”、
从“严”就是练习“协调”,趋“适应",练在实处,夯实基础,以少求多,以慢求快,以易求难,避免学生刚开始学因要求过高而退缩。
要疏散教学。书法教学有其自身规律,要按实际情况施行教学方案。“疏散”即时间、内容、书写动作的分步实施,避免集中。在时间上应该是闲娱的多余课业的,并且次数多、时间短。在内容上应该先笔画后结构,并且练笔画多于写结
构。在书写动作上应该是先用心后动手,并且先徒手后使笔。比如,启蒙者常于教写整字之前经常安排学生闲时练笔画,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学写整字的压力和困难,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更利于规范要求。
要注重持手运笔。握着学生的手教学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同时也是一种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人说:“师者心里急,莫如能手把手握笔”,正是这个道理。
要运用“注意规律”。注意规律有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两者之间的交错转换。无意注意偏于自然而来,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人为方式,靠意志、方法去努力达到效果,要多予鼓励、激发学生斗志。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错转换极具
教学艺术性,用之得法效果会很好。例如学生学写斜捺,不仅有优良之差异,而且有的误将捺脚写成折势,对此老师如果有预料,可以在教学之前先做一个正确、清晰的手势,让学生有意无意之间领会写捺及捺脚时的正确动作,然后给学生边写边示范。如果能这样运用注意规律,既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又可使其学得轻松和饶有兴味。
要在教学中强调书法的艺术性,要从艺术的角度认识书法、理解书法。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表现出中国艺术潇洒灵动的自由精神,展示出传统审美空灵的艺术趣味和精神人格价值。
秦汉之古拙,魏晋之风韵,隋唐之法度,宋元之意态,
明清之朴趣…虽然不同时期书法的审美趣味尚不相同,但是其审美功能和审美价值是同向的。书法之所以成为一种艺术,就是因为它能反映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给人以美的感受,从而激发大家心灵的共鸣。世人公认为书法是最高的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旷神怡。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通篇酣畅淋鸿,刚劲激越,沉痛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使人仿佛看到了激情悲愤,挥泪走笔的感人情景。书法家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审美积淀的内容全凭一根抑扬顿挫、千变万化的墨线在纸上运行来表现,所以掌握中国书法的线条及其深蕴的精神魅力是强调书法艺术教学的重中之重。
要转变书法就是写字的概念。书法与写字的最大区别在于:写字只是为了使用,是一项技能性的活动,而书法具有书写的实用性和艺术的审美性双重特性,是一种高于实用的艺术创作活动。如果把书法课当成写字课来上,对学生一味地进行“抄帖式”的工匠培训,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造成艺术观念的淡化,从而背离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所应具有的欣赏、创作规律。书法教学应注重的是“学”,应采取启发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中,一方面要准确传授书法技法,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分析这些技法的成因及特征。通过书法观摩、技法示范、作业点评等教学环节,在短期内,让学生对书法的点画之形态、点画之节奏、点画之墨色以及结构的疏密虚实,章法的行气布白与呼应离合有较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启发学生能动地接受、能动地理解,使他们在挥笔书写的同时,能找规律、抓特征,灵活运用所学的技法。
要对学生强调书法字外功的训练。学习王羲之《兰亭序》,为什么别人不行而杨宁式行,不仅是由于他书法上的功力与悟性强,更主要的是他有广博深厚的学问基础。历史证明,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必得技法精髓,学识渊博,见识卓越。修养、人品既高,心胸自然平和,落在纸上,自然表现脱俗,古人所说“书如其人”正是如此。书法练习与创作对学生的这种要求也正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书法教学中,不应视书法为单纯的笔墨艺术,而要充分调动学生
多方面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情操,以点带面,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
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学习书法,一般都是强调长期临摹,持之以恒,这很有道理,但不全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写字这类习惯动作,如果不有意识地进行调整改善,即使重复千万遍,苦练多少年,字的写法也不会有大的变化,更不要说创新了。如果只是每天简单地重复而没有想法去改进,写字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或别人习惯写法,时间再长,也不会有大的出息。由此可见,时间长短,练字多少,并不是写好字的唯一要素,还要加上善悟。所谓善悟,就是开动脑筋,善
于对自己写字这件事进行分析和理解,好的坚持,差的改进,错的赶紧改。书法不只是靠手写,而主要是靠心写,即勤于动脑,善于思考。
书法的艺术性决定了每个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既要面对技能的训练、知识的积累,还要积极进行情操的陶冶、人格的修行。教学强调书法的艺术特性,就是要充分挖掘、大力倡导书法自身所具有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审美
等诸多内涵,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掌握书法的精髓,将内容丰富而特色鲜明的书法艺术,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从而收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