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械基础》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内容涉及面较广,作为初学者的技工院校学生,往往觉得不好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当导演,学生始终是课堂舞台的主角,教师的作用在于“导”,一旦学生围绕“导演”意图表演,会收获成功的喜悦,他们对所学的课程必定兴趣勃发,而他们此时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本文对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性学习模式进行了简单讨论。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效果;措施
《机械基础》的探究性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课程训练,确保日后工作中的正常程序,维修机械设备并且会随着技术革新学习最新的基础知识。机械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与其他科目相比强度要大,对技工院校新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转变教学模式,改变过往强硬学习的态度,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和数量训练,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探究时间,认识更多的机构及机械运动,在有效的课堂实践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为课堂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1 技工院校机械基础课堂教学现状
虽然在技工院校的机械类专业里,《机械基础》是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但因为其较强的理论性,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大多数技校课程都是采用填鸭式教学形式,让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技校学生本身在知识储备上就处于弱势,并且极易容易出现厌学心理,大大降低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性,积极性也不高。随着经济发展,技校学生的就业标准越来越高,企业更加重视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专业是否抱有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协调能力。也就是说,目前的《机械基础》教学应用形式已经不足以应对市场需求,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必须根据学习实践中的真实情况,利用课堂用具设备,选用最合适的学习形式。
2 探究性学习的必然性
探究性学习能够增加学生操作技能,分析知识的组成细节。学生需要在专业实践和实际情况中,积极发现漏洞,并且通过实践操作开展调查研究,开展发表、沟通等活动形式,从而创新操作的开展形式,了解知识的组成。学习《机械基础》知识,需要采用探究性形式,能够推进学生的学习进度,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师的研讨实践中,通过开展活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阻碍,并且继续探究新知识。探究性活动能够刺激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主动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自身合作水平,锻炼合作团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是为了提高其自身的操作水平和创新思维,也就是说,探究性学习能够在课堂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应对方式,充分考虑到了师生双方存在的矛盾需求,是《机械基础》学习课堂的重要步骤。
3 《机械基础》教学应用探究性学习策略
3.1 加强师生互动教学
《机械基础》难度就大,技工院校任课老师应当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把专业的机械知识形象的传递给学生。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需要结合现在社会上的企业情况,引入生产现状讲解知识的重难点,分析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避免产生对公式的畏惧心理。教师要与学生积极地展开讨论,尽量避免直接使用抽象的概念公式,通过多样的课堂活动降低难度。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课业互动时,也可采用科技设备和生动的模拟,降低学习难度,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课堂问题互动能够巩固已学知识技能,强化机械基础培训模式的重要步骤。教师要从专业的角度指导学生探究问题,强调机械设备的观察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过程,积极查找专业资料,从多个方面拓宽解题思路,进一步迈进机械专业的知识世界。
3.2 实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机械基础》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准备好多种教学方法,一般会在课堂上进行回顾、导入、提出问题、形象转换等。在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以便引出本节知识。具体的回顾形式可以进行提问,也可以由教师负数让学生抢答,都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并且知识回顾,不仅能够在课前使用,也可以穿插于课堂讲解过程中。开始讲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本节知识设计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专业理论知识等很多内容都与生活实际相关,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展示课堂教具,让学生通过简短的话语和直观的实物展示,快速了解课堂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设置与内容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潜在思考能力,展开探究活动。进行知识情景设计,培养学生自身的思考逻辑,进一步细化机械知识。例如:棘轮机构是生活中最常见机械之一,可以在此处留下问题,生活中骑自行车时是否有反转逆行的行为?但为什么无法倒车呢?以此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再通过教学用具的形象展示,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鲜明的记忆,运用大脑感性思维的知识储存,减少学习阻碍,降低难度。教学模型是机械基础学习的重要用具,学习教材新知识时需要结合教具演示,教材在更新后出现的新用具,学校也应当及时引进。展示设备时,很容易通过未知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内心的学习探知欲。
3.3 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教学
任课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机械理论知识,还要能够灵活使用生产中的各种方法,储备各种类型机床、设备的实践知识,能够进行基本的讲解和操作。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在具备理论基础的基础上,还要具备操作实践能力,只有把理论和实际相联系,能够熟练操作,才能在课堂上更加放松。例如:教师在讲解设备结构时要尽量选取生活中最常见的设备,就像家里使用的缝纫机踏板组成就是最简单的四杆机构,教师要尽量把设备机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基础知识的老师可以与实践老师互相沟通,带领学生参观生产现场,深入调查生产过程,在学校提供的实践基地进行现场操作,手把手教学。如果在操作时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寻求专业帮助,处理机械细节知识。并且,并且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设备向学生具体的讲解设备机构和零件构成,把课堂理论知识总结之后再分解,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强化学生的体验感,让学生明白各种机构的应用状态。师生互动能够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强调感性思维的运用,通过设备形象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以此为基础,强化理论知识,扩大课堂应用的效果,强调学习效率。
4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根本保证
探究性教学活动对目前教育领域来说,属于迫切讨论内容,要想把探究性教学活动运用到机械基础实践活动中,需要针对性的解决目前教师们所面临的难题,应对学生逃学厌学的教学问题。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的操作可行性,根据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掌握及运用特征,因此必须保证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教育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把培养人才作为职业标准,确定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以学生的知识需求为基础,带领他们主动参与讨论,共同探索课堂教学难点。但是教师也要时刻保持适当的指导力度,避免在学生的课题探讨中加入更多的自我思维,避免出现传统教育的落后观念。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械基础的学习模式需要进行探究活动,积极运用创新的研讨形式,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开展实践活动。并且,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实践操作技能,保证技校课堂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雪梅.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设备,2017(08):25-27.
[2]闵翰忠.探讨提高机械基础教学效果的可行性举措[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