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足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南京市南湖第三小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孔晨晨
[导读] 近些年校园足球在小学校园里开展得非常广泛,深受学生们的喜欢
        摘要:近些年校园足球在小学校园里开展得非常广泛,深受学生们的喜欢,但由于目前大部分城区小学场地面积有限、人员较多,加之该项目对抗性强、竞争激烈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等特点,使得该项运动容易发生运动损伤。本文以南京市南湖第三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发放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足球运动损伤的现状,探求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伤病的发生率,为学生更好的参与足球运动提供帮助。
关键词:校园足球;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南京市南湖第三小学参与足球运动学生100 人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整理有关足球运动损伤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其总体情况,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通过现场问卷发放以及回收, 对参加足球运动的学生发放调查表共100 份, 回收100 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
3、数理统计法:
        将问卷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运用Excel进行分析统计。
4、访谈法:
    对随机选取的学生进行座谈,了解原因。
二、运动损伤总体情况分析
                                表1学生足球运动损伤发生频率的调查结果 
 
        由表1可见,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4%的同学出现过运动损伤,其中17%的同学经常受伤。从表2可见,在损伤程度调查中发现,轻度损伤比重最大占75%,其次是中度损伤为24%。由此可见,大部分小学生在足球运动中都出现过运动损伤,但非经常受伤,而且大多数都是轻度损伤,这可能与大多数的学生参加足球运动以娱乐为主,运动负荷小,激烈程度一般有关。
三、运动损伤的种类、部位及其原因 
(一)运动损伤的种类
                                        表3 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种类
 
        吕志刚等在足球运动运动员的损伤研究中将损伤情况分为八类: 挫伤、擦伤、扭伤、拉伤、撕裂伤、关节脱位、骨折、劳损。从表3可见,足球兴趣班学生的运动损伤的种类主要以扭伤、挫伤、擦伤、拉伤为主,其中又以扭伤和挫伤最为常见, 发病率分别达到37%和28%,擦伤占17%,拉伤占9%。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学生运动运动周期较短、运动频率较小,强度不大, 所以造成劳损、骨折发病率极少。
(二)运动损伤的部位                         
                                        表4 学生足球运动损伤部位
 
        由表4可见, 小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是踝关节、膝关节、大腿、小腿等。在所有损伤部位中以踝关节(33%)和膝关节(22%)这两种部位的发病率最为常见,大小腿次之,分别占21%和12%。这些部位又主要集中在下肢,这与足球运动本身的形式是密切相关的。因为足球运动本身激烈对抗程度高、节奏快, 运动员要在高速状态中进行跑动、摆脱等技术动作, 因此踝关节和膝关节的扭伤较为常见。大腿的拉伤和小腿的挫伤也出现较多, 这是由于学生对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技术动作的不规范以及冲撞的高频性造成的。
(三)运动损伤的原因
                      表5 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分布
 
        足球运动损伤造成的原因是由多方面构成的, 是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由表5可见,造成学生损伤的原因有:技术动作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水平低、忽视自我保护、心理素质不够硬、场地设施不良,气候条件不良等,其中技术动作(25%),准备活动(23%)及运动水平(17%)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1、 技术动作熟练程度
        由表5可见,不少学生由于不能够较好的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以及在非常规状态下做出正确的技术动作而导致受伤。足球运动本身激烈对抗程度高,节奏快,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小学生易出现不合理动作和犯规动作,从而导致损伤发生。在进行技术练习时,应全面科学掌握各种技术并加强专门技术动作的练习,提高技术水平。
        2、准备活动是否充分
                  表6 学生足球运动准备活动有效时长情况(课时1.5h)
 
        准备活动是运动的必要前提,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能力,以适应紧张剧烈的运动要求。否则,肢体关节液分泌不充分,关节活动幅度不能适应剧烈的扭转、摩擦要求,便会增加局部损伤的机会。由表6可知,仅有18%的同学做足准备活动,58%的同学准备活动有效时长很低。
        3、运动水平的高低
                          表7  学生足球运动不同水平之间比赛受伤分析
 
        由表7可见,水平不齐的学生因自身动作不娴熟(47%)或自我保护意识差(31%)最容易受伤。小学生接触足球运动的时间以及掌握技能的能力, 使得水平参差不齐。水平较低的运动员由于技术水平还不熟练, 动作尚未定型,自动控制动作的能力较差, 场上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动作危险性较高。
        4、心理因素
表8 学生足球运动损伤与心理的关系
 
实践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由表8可见,68% 的运动损伤是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小学生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容易注意力分散, 思想不集中,阻碍了其对场上局势的判断、技术动作的完成,部分学生场上容易产生紧张心理,这也增加了意外损伤的可能。
        5、缺乏自我保护,场地、设施落后
                                        表9 学生踢球时场地人口密度
 

 
        不少损伤是由场地设施因素造成的。南湖三小学校受城市发展影响,场地较小,学校参与足球运动学生较多,因此学生通常在拥挤的球场中踢球,球场密度加大,造成受伤的可能性加(见表9)。南湖三小年限较久,足球场球场地面不平整,易扭伤踝关节, 特别是在下雨之后排水功能较差, 场地湿滑, 易造成损伤。 同时,由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的原因,学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部分学生偶尔带护腿板,这很容易在冲撞中受伤(见表10)。
四、预防足球运动损伤的措施
表11学生足球运动预防运动损伤对策统计
 
        由表11可知,在预防足球运动损伤的措施方面有五个方面占比重较大,是同学们提出的主要措施。这五点分别充分准备活动78%,技能水平的提高68%,动作的规范程度63%,良好的场地,53%以及保护装备的合理配戴46%。
        在每次上课时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全身各关节都热起来,达到灵活自如的地步。根据各自情况,对于易伤部位采取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它们的应激能力,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加协调性和灵敏性的训练。尽量选择在场地平整,草坪厚度适中的地方上课,要求学生在上课中注意穿好球袜、戴好护腿板等。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认真听从指导,规范技术动作,努力提高运动水平。
五、结论
        南湖三小大部分学生进行足球运动时受过伤,但是并不经常。受伤时以轻度损伤为主,且以挫伤,扭伤,擦伤居多。受伤的部位主要以踝关节,膝关节,大腿,小腿为主。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水平较低,技术动作不娴熟,心理因素的影响以及缺乏自我保护等。学生在进运动时应做好准备活动,努力提高技能水平,比赛中规范动作,避免动作简单粗暴,调整好心理状态,时刻保证注意力集中,还要选择好的场地活动,运动时要合理配带保护装备等。
参考文献
[1]吕志刚.足球运动员的损伤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J).2001,25(3):37—41
[2]刘子仪.对于足球比赛中运动损伤的分析及预防.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2005,22(1):19—21
[3]胡济群.高校足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2001,24(3):340一41
[4]楼华.对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产生原因的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J).2004,21(3):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