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课堂亮点——课中问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 黄珍
[导读] 上课,对于一位成熟的教师来说,不仅仅是课前问课内容的简单“再现”,而且该是你作为教师所具有的全部素质的“体现”
        上课,对于一位成熟的教师来说,不仅仅是课前问课内容的简单“再现”,而且该是你作为教师所具有的全部素质的“体现”。因为课堂上你面对的是水准、性格、表现各异的学生,这就意味着你要面对形形色色、随时会出现的问题,而课前问课中,你一切的安排设计毕竟带着主观色彩,有时甚至带着理想主义。所以,课堂上教师要会“扪心自问”、要会“察言观色”、要会“随机应变”,从而适时适地地调整难度和节奏,才能游刃有余地调节课堂的气氛,这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此外,课中教师问课时的精神面貌,对学生来说也有着很大的感染力。教师进入课堂需要有这样的要求:抛出一切杂念、烦恼和激动,一进课堂必须精神饱满,这样的“自问”才能有真情的投入,这就是所谓的“入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有助于教师的一切教学手段顺利有效展开;才可以克服教学预设带来的机械呆板的弊病,让课堂教学随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充满生机和活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中问不仅仅是对课堂的随机应变,更是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即课中反思。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中教师对自己要有这样的提问:教学行为是否明确;教学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那么,课中问我们教师该做些什么呢?
        (一)问学生
        1. 学生知识学习掌握了吗
        这是课堂中教师对自己最基本的提问。一堂课,最简单也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所以,每讲授一个知识点,教师都必须这样“扪心自问”,如果答案为否,那么教师就必须要进一步地提问:“为什么没有掌握?问题出在哪儿?该如何改正?”
2. 学生能力培养了吗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该怎样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带着这样的问题讲授知识时,教师才能让课堂变得更有深度,更有感染力。
3. 学生情感形成了吗
    课中问,还要反思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所谓生成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共同交往中产生的情景、问题等,如思维的碰撞、意见的分歧、情感的交融等。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师生平等交流,不但是信息交流,还应包括情感的交流。要考虑到教学过程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怎样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如何使师生情感得到共鸣?”有了这样的问题,再利用好生成生教育资源往往能使教学过程创造性和乐趣。


        (二)问自己
    1. 我实现教学目标了吗
        现在教学理论认为,完事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居于首位。它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定都起着制约作用,教学过程要依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质量要依照教学目标来评定。
        在教学目标问题上,教师需要突出地提出并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教学目标本身合理吗?
        对于实现教学目标,绝大多数教师都是非常熟悉和自觉的。许多教师认为,给我一个教学目标,我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实现了这个目标,我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我就是优秀教师。如果站在教学技术的立场来看,这样的教学观念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如果站在教学价值的立场来看,仅仅从技术层面来探讨有效教学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要确认教学是否为有效教学,必须首先关心和回答这样一个前提性的问题:我们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本身合理吗?如果教学目标本身不合理,那么即使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也不能称作有效教学,而很可能只是一种低效教学或无效教学,有时甚至可能是一种负效教学,是一种有害的教学!
        第二,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和实现过程合理吗?
        比如,有教师在识字教学的某个环节中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能组词,会造句,不写错别字”。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直接让全班学生按照教师的规定统一组词、统一造句。
        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或教学过程是封闭性的、收缩性的,它会不断地把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否则,只会死记硬背一堆僵化的书本知识,这样的教育系统及其所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能适应和迎接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和挑战了。
        因此,教师问课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要自觉地去钻研和思考教学目标本身的合理性以及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和过程的合理性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目标上的有效教学观念就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
    2. 我控制教学节奏了吗
        有经验的教师是非常讲究课堂节奏控制的。因为适度的课堂节奏能自始至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张弛有度,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的灵活控制,是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对教学中复杂的内在机制及其规律的准确把握。教师越是把精力集中于对例外情况的灵活控制,那么他就越容易掌握教学控制的主动权,他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就会越好。
        教育现象纷繁复杂,教育工作者需要一双慧眼、一对聪耳,不闭目塞听、不充耳不闻,才可以看到、听到真相和真言。拨开云雾见天日,知道现象的由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鉴别教育现象需要正确的判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众多选择性方案中选择最佳的方案,筛选教育行动方案需要正确的判断;教育行为是正确的还是失误的,教育效益是优良的还是低劣的,评估教育效果需要正确的判断,而这一切判断都是通过教师的“问”来实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