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观察力在美术创作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自己亲身去感受,如用自己的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去感悟其中的不同,并且鼓励学生一边感受一边想象,加入自己独特的情感。要求语文教师擅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选择合适的切入点积累素材,逐步提升创作水平。所谓情境,即塑造学生参与学习营造的环境与氛围。通过塑造生动的情境或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并激发学生联想与创新,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展开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的过程当中,美术是最为直观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进行小学生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负起让小学生能够初步接触艺术的责任,同时也要让小学生能够理解美术画作中所表达出来的感情,使学生能够在被教育的过程当中被渗透入情感教育的目标。要让学生通过情感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创新自己的教育策略,从而使教育能够真正的和情感相互结合,让小学生人格更加完整。
1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与学生实际不够贴合
小学美术教学由于部分学校的领导、教师受“美术学科不足以与语数外各重要学科同比重”这一观念的影响,使得其对小学美术教学未投入过多的关注,在美术教学目标设置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美术教学目标设定随意性大,教学目标不够具体、明确,缺乏可操作性。现有的美术教学目标只是提出“教会学生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一教学目标不仅未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发展需要设定,且未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水平、接受能力,更是无形中忽视了美术教学对小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与形成的促进作用。
1.2教学内容单调,依赖教材
小学美术对于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和艺术熏陶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相比,小学美术具有表现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征。虽然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材比传统的美术教材更优质,但仍需教师结合既有的美术教材内容做好美术教学内容的延伸工作。但在实际美术教学中,大多数小学美术教师都只遵循教材选取教学内容,仅以门类、画种作为教学脉络,注重单调的临摹写生,这种教学内容使绘画艺术符号化、格式化,使小学美术教学教学内容过于单调,缺少基础美术知识的拓展,不利于学生对美术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且未关联其他学科的知识,导致美术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不够丰富。
1.3教学方法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活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但各个小学的实际情况不同,美术教学的课时、资源配置非常有限。受这些外在因素影响,教师在美术教学时,习惯性地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激发。通常情况下,教师遵循“先讲后画”的流程实施教学,或者按照“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实施教学,学生自主表达的机会被剥夺,学生的个性思维、创造力被抹杀。
2美术教学方法优化措施
2.1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美术情感教学
教师在教育的过程当中,要能够寓教于乐,让教学内容和生活相互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被教育的时候,处于一个熟悉的氛围之内。这样教师在给学生进行情感教学的时候,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将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在生活当中。比如一些小学生在生活当中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各方面能力都较弱。
这时候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教育学生学习美术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让学生了解美术史一些初步的美术历史,使学生能够明白大部分的美术画家在创造的过程当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像目前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一样。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美术的技能,同时也可以培养给学生更加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如教师的教育学生学习《画夜景》这一课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当中和中有关的名胜古迹,在参观的过程当中给学生讲解每一座城市的设计魅力,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一些文化。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作品当中的丰富多彩,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将美术教育培养的情感充分地发挥出来。
2.2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课堂出现多元化思维
很多时候,学生在美术课结束时交上自己的作品,教师会以个人的喜好、传统的观点、常规的认识去对学生的绘画进行衡量和评判,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绘画。由于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经常会出现一些反常规的绘画作品,对此,有些教师仅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常规认识,对学生的绘画进行批判,要求学生按照常规来作画。这样一来,学生便失去了独创性,所画出的作品自然都是千篇一律。山都是连绵起伏的,水都是碧波荡漾的,太阳都是红色和黄色,并闪着光芒,小女孩都是穿着裙子,小男孩都是穿着短裤……其实,这是在成年人的眼中比较合格的绘画,而在小学生眼中,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眼中,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各种可能的。在他们的世界里,人可能会长出翅膀,太阳可以变换各种色彩,花儿可以长成各种形状,房子可能会被气球带上天空,小草可能会比斑马还要高……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课堂出现多元化思维。
2.3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要做一个“闲的住”的教师,不要下意识地对美术活动中的游戏进行插手,许多教师生怕自己预设的游戏达不到最终目标,无法为美术技能服务,不自觉地开始“交”幼儿游戏。事实上,教师不舍,幼儿就不得,倾听比立刻帮助给为重要,在美术活动的游戏上,教师要表现得比幼儿慢半拍。美术教师要正确对待新课的新教学理念,选择符合小学生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的设计主题,围绕学生心理、兴趣培养其实际生活中运用设计、应用表现手法的能力。如《画汗衫》教学时,教师可以拟定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目标。引领学生明白汗衫文化与设计手法,发散思维并动手创作,设计个性化的特色汗衫图案,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2)方法与过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图案设计的基础,并在生活中留意汗衫图案类型,养成仔细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3)情感及价值培养目标。通过汗衫的设计,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提高审美评价能力并培养创造力。
2.4打造宽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创作潜能得到激发
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借助情境的打造,使学生进入高效的学习和思考状态。因此,在美术课堂上,美术教师应当注重为学生打造良好的美术知识以及美术技能学习情境,以便使学生的美术创作潜能得到激发,并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解的创作技法和美术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将得到保障,其学习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劲头也将变得更足。
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师要认清小学美术学科的本质,正确而辩证地看待小学美术课程性质,不断积累经验,探寻可操作的教学策略,把控好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池广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创性[J].中华少年,2018(30).
[2]王祎萍.小学美术手工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初探[J].教育界,2015(7).
[3]薛丽萍.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2).
【作者简介】张卿,1976年10月,汉族,四川内江市,大专学历,一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