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教多年,我一直以叶圣陶的话“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指导我的教学。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语言提升的过程也是学校展开其他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基础。家长认为孩子难管,老师感到学生难教,这已是普遍的共识。对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才能通过语言的习得的提升来改变这种状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不同手段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学习生活记载以及思想传承的精华,深刻内化德育教育。
【关键词】语言 德育 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即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语文教学举足轻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創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现有德育现状问题
1.追求时尚,浪费现象严重
现在目前,独生子女多,很多家庭的物质条件比较好,更多时候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局限于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导致了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越来越多,各方面的攀比心、虚荣心的增长,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出现问题。
2.逆反心理,道德行为不端
青少年期的孩子,普遍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可是,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家长们对孩子的管理,变成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壑,无法逾越,甚至,缺乏沟通和对孩子的沟通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表现严重,想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尽管学校开展了相应的德育活动,但是收效甚微,不良现象仍然层出不穷。
3.缺乏动力,学习目标不祥
因为物质需要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所以,目前的学习激发不了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的合理取向,自认为的一些事情,和社会发展和自我价值观发生矛盾的时候,家长无法以合理的方式,影响孩子做出正确且有意义的选择。在学习上缺乏动力,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状,学校的德育教育也很难顺利的推进。
二、语言素养在培养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面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学校教育将解决法宝,定位为课堂语文教学对学校德育的渗透。语言文字是一种强有力的表达思想工具,就像先人也曾追求“文以载道”,强调“文以明道”。我门一直坚信,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英国作家德·昆西在《致一位青年的信》说:“文学的全部目的是给人以力量,而不是授人以知识。”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德育的途径
1.创设诵读经典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是当代中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习近平主席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
指导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对于丰富学生语言,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文化,铸造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文本、作者互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是每一个学科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教师也可以通过文章讲解,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作者互动,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比如,在学习《谈中国诗》时,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发现钱钟书先生蕴含在文字间的爱国主义情怀,品味文字间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受语言的美感。
放眼我们的课堂,通过对写景作品的朗读,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通过直抒胸臆作品的朗读,来激励学生感悟人生的精神境界; 通过抒情诗的朗读,陶冶学生的情操,滋养学生的心田像在学习《再别康桥》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自己为学生有情感地朗诵,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文本。通过课堂中的不同环境语言的创设,加强学生感知美的境界,用文学和艺术珍品来影响学生的三观。。
4.通过课文互动,内化学生品质,增强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语文学习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感。比如,在讲解《荷塘月色》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文字去感受作者笔下的美景,再让学生想一想现在的生态环境,反观社会环境问题,促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环境观,明确个人社会责任。
四、成功案例分享
1.信任学生,撑起爱的情怀
我举一个实例,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时期,接的一批高一新生。女生普遍训练踏实,较为细心。男生训练热情高涨,训练质量很高,集体荣誉感很强,可是其中有位同学,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可是本人有严重的纪律问题。我没有对这位学生予以压制,而是在心中默默的计划。我大胆的予以在军训中表现活跃的同学重要职务,班委会名单宣布后,从他的脸上我看到了一丝惊讶和得意的表情,更加坚定了这样做的决心。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也证明了当初的决定没有错,选择相信学生,给他们机会展示自己。
2.尊重赞扬,撑起爱的追求
尊重学生,以肯定、赞扬来代替指责、批评。学生不是物品,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具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性格等个人品质的人来对待,即使对待后进的学生依然要倾注满腔的热情,不带偏见,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3.用爱支撑,撑起极美时光
多萝茜洛·诺尔特说过,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能做到以学生为本,用爱去真心体会学生们的世界,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快乐地扬起他们自己希望的风帆,开始他们快乐的人生之旅。
参考文献:
[1]赵晓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5(03):59-61
[2]郭同福.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02):81-82.
[3]杨惠麟.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01):92-93.
[4]王冬梅.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群文天地,2011(24):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