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日益进步,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还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特别是渗透着学生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等的德育问题与其他问题的叠加与衍生,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效果。与此同时,在当前学校工作中,德育的定位比较模糊,常常陷入“说得重要,做得次要,忙得不想要”的尴尬境地,如何能针对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出新药方,使德育工作更有实效、更有效率地开展,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高中德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高校德育工作中,使更多的人有能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无论是对个人的发展还是整个国家的兴旺发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目前中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德育教育内容远离学生生活
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相对模糊,德育往往因为显得过于“高大上”而使德育工作者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德育有时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使道德教育的外延过于扩大,而实质空洞又过于抽象,这给德育的可操作性带来了挑战。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生活的变化,德育工作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如何使德育工作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将德育融入学生的生活,让生活为德育工作提供生动的素材,这才是德育工作的生命线。
而且,主要领导对宣传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培养和营造学习实践的氛围存在着盲区和黑点,致使许多高校学生对此认识不深,甚至不了解。
1.2道德教育方法过于单一
首先,道德教育方式相当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效果。一直以来,中学德育工作多以教育、传授、引导为主,过于陈旧,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后,很难形成真正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情操。目前中学教育过于急功近利,德育方法难以创新,学生的习惯性无助现象更加突出。
其次,在高中德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许多理论和方法,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不断完善和丰富。另外,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德育的基本方法、融入手段、实施途径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还比较缺乏,具体实施的效果、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和评价。
最后,若不加强网络管理,不进行网络监管,就会面临失去与中学生对话、交流的主动,这将影响到如何推动和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工作,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困境。
1.3道德教育的定位仍显模糊不清。
当前,中学特别是高中教育受到应试主义思想的严重干扰,德育工作受到很大影响,德育者的政绩观、成绩观比较模糊。道德教育者经常把道德教育作为考试和学习的内容来教,让学生死记硬背,得出“道德教育成绩”。
2在高中德育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措施
2.1在道德教育中强调社会主义价值观
国家教育教学名师闫学指出,当前中学德育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要把德育的最终目标变成现实要达到的目标。“树大招风”,这是对道德教育的误解,俗话说“树大招风”,树立什么样的道德教育观,就有什么样的道德教育价值。所以,德育切忌急功近利,正确的德育观要求我们必须把人的成长、发展放在一切教育的首要位置,把德育放在育人的核心位置。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应体现以人为本,强调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和主体性,并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人类道德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应以人的年龄特征、认知特征、个性特征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为基点,设计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地实现育人目标。确立德育目标,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特质,使学生在德育发展的过程中,以自尊自信的心态认识自我,增强获得感;与此同时,德育工作者还应将学生的个体道德取向与社会道德需求相结合,使学生的道德成长之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低到高,逐步实现。
有效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尊重教育规律,又要密切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在了解大学生自身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融入工作中去。舆论引导是灌输观点、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思想观念范畴,要将其纳入高校德育教育需要营造良好氛围,引导良好的舆论导向。
2.2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校园文化
一所学校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与和谐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与修养,学生能在优美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会感谢学校为他们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
因此首先要加强校园绿化建设,打造一个清新整洁的校园。然后在环境优美的基础上,增加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关的作品,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一丝风韵。最后要选好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并将作品展示给全校师生欣赏,这样才能促使每一位学生向优秀的人看齐。
2.3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尽管高中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但他们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学习可能兴趣不大。因此,这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帮助中学生树立爱国意识。高中学生若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那么他们的综合素质就会有所提高。在这个时候,教育工作者需要社会的支持,也需要学校的科普教育,最主要的是家长要带头与学生一起学习爱国主义,让高中生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三大环境系统中循环学习,不断强化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所以我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首先,在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为爱国主义电影配音是一种悼念爱国英雄的方式,高中生在配音时可以体会到爱国英雄所处的环境,从而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
其次,让中学生周末走进社会,开展社会调查,让中学生亲身感受我们伟大的祖国,让他们感受信息化时代,如果他们不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就会被社会淘汰。
最后,注重家教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只有父母给孩子讲讲自己那个年代的艰难岁月,他们才能体会到那个年代父母的不易,才能懂得如何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高中生只有对父母孝顺才能提高自身修养。
2.4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
教师要能把高中生培养成高材生,在教学上,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更要用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向学生讲解人生。因此,学校应规范学生礼仪,并及时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竞赛活动,在竞赛中不仅能看到学生礼仪是否规范,还能增进师生感情。
首先,礼仪习惯和行为规范的训练需要遵循高中学生的学习手册。手册上全是书面话,肯定不利于中学生掌握,因此需要教师带头为学生分析每一种规范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行为规范的好处。
其次,教师在培养学生规范行为的同时,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规范自己的行为,就必须运用有效的科学方法,而非强迫学生。此时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因为高中学生有多少叛逆,教师应学会与学生交朋友,帮助学生敞开心扉。
最后,高中三个年级,各年级教学内容各不相同,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择适当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不仅要求学生主动学习,也要求学校教师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德育学习氛围。
结语
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讲课比教师讲课更复杂,但更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抓住学生生命中的关键时刻,让学生在自己的生命之路上开拓进取。希望有一天,中国的学生会能站到世界的顶峰,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柳国栋.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下的学校德育工作[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25.
[2]张朝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高中德育工作[C].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