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肖静
[导读]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摘要: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感情,引导小学生思考,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任课教师要非常注重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小学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语文是小学阶段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门课程,语文与阅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学生想要学好语文,必须大量的阅读。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学业压力比较小,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抓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引导学生对课外读物进行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材经过严格的筛选和精心的编排,包含了种类多样知识内容。在语文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是节选,有着丰富的课外延伸。比如小学阶段的《鲁宾孙漂流记》就是原文的节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鲁宾孙漂流记》原著进行阅读。
同时小学生在学习《草》《静夜思》等唐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在学习《闻鸡起舞》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成语故事》;学生在学习寓言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伊索寓言》;学生在学习童话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联合,不断引导学生对课外读物进行阅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地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二)教师要给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还不如不读书。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现阶段市面上图书质量参差不齐,不少带有封建迷信,腐朽思想的书籍,阅读之后往往会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为小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
首先是低年级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识字,阅读能力有限,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推荐插图比较多,内容比较简单的童话故事书籍。同时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推荐真善美的书籍,故事书的结局不能过于悲观,要让爱,真善美,充满孩子纯洁的内心。
其次是中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不再沉迷于童话故事,教师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神话类,冒险类的故事。
最后是高年级,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上具备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对周遭世界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知。这个阶段的学生可以开始接触推理类,科普类的书籍或者是散文以及经典名著。
        二、培养班级课外阅读氛围
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对教师存在一定的敬畏心理,将教师的话当成金科玉律。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时,不要给学生太多压力,要积极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氛围。

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发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更能够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开展课外阅读的竞赛
虽然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但在荣誉方面,竞争意识却非常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竞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比如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筛选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列一个清单,发给学生,让家长带领着孩子购买书籍。然后教师为学生制定竞赛规则:当阅读时间为一周时,看哪个学生阅读的内容最多,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当阅读时间为两周时,看哪个学生阅读得最详细,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画的思维导图来判断。当阅读时间为三周的时候,看哪个学生阅读得又多又好。每周,教师都会对阅读前十名的学生,发放物质奖励或者是为小学生颁发阅读小能手的奖章。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一方面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二)撰写读书笔记
撰写读书笔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记录阅读的过程,教师通过课内阅读教学,传授给学生阅读技巧。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运用这些技巧更好的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名人名言,以及富含人生哲理句子的时候,既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摘抄,又可以对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还能够写下自己阅读时的所思所想。
教师通过查阅学生的读书笔记,既能够看到学生对待阅读的态度,又能够看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所以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将读书笔记作为评价学生阅读认真与否的标准。每周,教师会选择十名学生的读书笔记,对学生进行物质奖励,并且将学生撰写的读书笔记放在展示栏里,加以表扬。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更加用心。
        三、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引导。小学生在家的时间,比在学校的时间多,孩子与家长相处的时间,也比与教师与同学相处的时间要多。课外阅读强调的除了学生在校的碎片化时间以外,更多的是在家的空闲时间。教师可以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对低年级的孩子,家长可以每天睡前,带着合适的读物,与孩子共同阅读,以睡前故事的形式,让孩子养成睡前阅读的好习惯。对中年级的孩子,家长可以在饭后的一个小时,陪着孩子看书,家长热爱看书,小孩更容易养成阅读习惯。对高年级的孩子,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购买书籍,逛书店,并且陪着孩子在图书馆看各种各样的书。家长常常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阅读内容,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习惯,还能不断地增强亲子关系。
        四、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其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励学生阅读,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最后要联合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只有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家长的陪同下,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潘钰壬. 课外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C]. 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20:270-272.
[2]王永梅.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施策略研究[C]. 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20:712-7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