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最为基础性的认知学习对象,也是学生个体日常生活实践运用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口语不仅承载着传递文化知识的功能,而且也是小学生学习口语、实际使用口语的典范。所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口语能力势在必行,因而了解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口语的现状并研究教师可以掌握的教改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运用;研究
1研究意义
教师课堂口语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为开发学生智力、沟通学生心灵、达到教学目标所使用的一种规范符号系统。其内在要求是对一名教师之所以成为师者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应该注重的关键问题,职业化的选择从根本上讲是需要一种认知与操守,而课堂口语的规范恰恰是教师需要认知和实践的。教师口语是普通口语的行业分支,是一种具有特定要求的口语表达类型。人们常说,教师的示范性作用主要通过“言传身教”表现出来。“言传”是摆在第一位的,教师跟学生接触的全过程,基本上就是口语表达和沟通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师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口语内容方面和表达方面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能够深入具体地给青年一线教师提供帮助与指导,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职业形象和个人形象。
传授知识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因而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是科学严谨的,不能犯知识性的错误,要求概念准确,表达科学,推理合乎逻辑。教师口语的受众是学生,不同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其运用的语言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口语接受水平,通俗易懂,才能为广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心理、文化素养等做到语言生动形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习过程中的困倦情绪,并保持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
2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口语内容方面的的问题
2.1导入语的问题
研究发现诸多老师的导入语与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出入较大,有的甚至毫无关联,还有一部分教师走上讲台就直接开始新的内容,并未按照理论上的引导语所涉猎的项目进行。通常意义上,导入语要求能切实体现课文主体核心,具有概括性特征以及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兴趣以及求知欲。要具有启发性,能让学生的智力活动产生头脑风暴,引起思索,吸引注意力。
2.2讲授语的问题
不同班级的语文老师,其讲授语的风格各不相同,多数教师采用叙述语和分析语进行讲授,缺乏必要的幽默,对于问题的讲述很少使用阐释性话语,虽然老师们都能做到将深奥知识进行转换,以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予以讲出,但是所讲述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谓的一问一答也较少,基本上是老师单独完成整个讲课过程,教师的抒发语运用也很少,讲授语给人机械呆板,囿于教案涉及,发挥不突出的现象。
2.3提问语的问题
普遍教师运用传统正向提问较多,并未很好区分各类提问方式,不注重提问语的使用。很多语文老师很少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没有所谓的问题阶梯式和逻辑性,甚至出现教师随机提问现象,很多少提问、不提问现象低年级比较明显,高端年级学生的活跃性使得提问方面相对比较活跃。
2.4引导语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案进行教学目标的把控,想着通过多个知识点的串联来完成讲课,串联作用的引导语却显示出时有时无的现象,而且很多引导语显得十分唐突、突兀,更没有巧妙地把一篇课文的知识点粘连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甚至是深化课文主题,层次感和逻辑感都不明显。
2.5评价语的问题
教师们在课堂上的口语评价语,一般是对学生回答完问题给予,大多数教师的评价语以简单的好或者很好出现,并未给出进一步的鼓励性话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十分注意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书面性的语言较之口语性的评价要完善与充分的多,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课堂空间的评价性口语,教师们普遍开发不足,较为简单。
3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口语运用水平的策略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其口语的运用不仅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这么简单,最主要的是语文是一门认知其他课程的入门级学科,再者小学的语文教师口语的运用,对于学生以后学习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语文教师口语运用的重要性。掌握良好的课堂教学口语表达方式会节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口语表达能力呢?第一个是教师自身加强对课堂教学口语的关注度,第二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口语的考察力度和培训力度。
3.1使用标准普通话,练好基本功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口语的表达对教师普通话的要求必须严格,而练好普通话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练好基本功。对于小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也要加强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口语表达能力并不是单纯的“说”的能力,它和“听、说、读、写”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3.2耐心宽厚,了解学生心理
小学语文教师既有所有学段普通教师的共同教学方式,又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小学生有着儿童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必须先了解这些特点,才能够对症下药,选择合适的口语表达方式。首先小学生心理内部持久性比较差,所以他们的注意力指向变化比较大,注意力不会持久地的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面,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口语表达上要富于变化,增强趣味性,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在教学内容上。小学生对一切新奇的因素都保持强大的好奇心,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这一点,在口语表达中使用新颖的词汇。大多数小学生都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分心,所以教师应该多一点耐心,在对教学口语表达中不容易理解的部分加以解释和重复,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并学习到所讲知识。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胜心这一特点,尤其在课堂教学评价语的运用时,通过激励的评价语能够大大地促进小学生的好胜心,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3备“教学口语”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口语水平,必须在平时的每一节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多方面查找资料,深入分析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对具体的教学步骤反复研究琢磨,确定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配合什么样的体态语言和书面语言,每个词语都应该反复考虑,以选择最恰当的口语表达,促进课堂的顺利进行。
3.4学校加强培训与考察
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自身提升口语运用能力外,学校应该大力支持和组织与口语运用相关的评比、公开课、经验教师传授会等形式的活动,目的就是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提升口语水平,创建一个适应语文口语规范、科学、典雅使用的良好氛围,鼓励教师参加校外有关口语的学术研讨会,短期口语相关的培训等等,这些项目的展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小学教师短时间内的提升。作为教师个体,利用一切资源进行学习,并且要关注我国语文教育口语方面的前沿动态,要留有时间阅读相关学术专著并且结合自身实践,进行反思与取舍,最终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结束语
作为传承文化与文明的语文课程,对其教师的口语要求更加严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使年轻一代更准确地掌握本民族的文化知识,必须依靠语文课程的学习。而学生学习的途径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效仿他们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因而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口语表达承载着无比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影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家庭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孙珊珊.山东师范大学2018.
[2]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活动教学法应用调查[D].伍名.闽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