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石树珍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石树珍
[导读] 新课标的标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并接受
        摘要:新课标的标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并接受。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并强化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使用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在日常教学中学习到的语言知识应对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人际交流,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方法所能起到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对广大初中院校的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多元化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来说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习惯上做出改变,从小学阶段的对于基础知识的教学的方式上进行转化,通过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做出调整, 使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多样,让教学行为富有更多的层次感,将初中语文教学塑造为可以让学生从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意识,扩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语文潜力的教学活动,切实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教学活动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但是在现今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等传统思路的影响,仍然存在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死板等问题,无法真正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重视对于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教育方式的转变,引入多元化教学概念,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改变和提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完成当前阶段学习目标并顺利进入下一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的方面。
一、初中语言多元化教学的概念以及重要性
教育教学的多元化并不仅仅是指教学手段的多元化,而是包括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角度多元化、学科思维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元化教学的概念,主要是通过将教学方式多元化,从而开阔学科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对于学科知识产生深入的思考与理解。
初中语文作为一种有着实践意义的知识与实际技巧共存的学科,实际上渗透着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小学语文教学不同,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比如正常的对于语言文字的读写以及对于字面意义的理解能力,而初中阶段则对于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了使学生能够正常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初中语文教学会涉及到更为广阔的知识面,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能力都有着新的要求。新课标同时还赋予了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格素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培育学生情感能力的任务,要求教师通过日常的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建立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要求都从各个角度体现着语文教学在新时代的变化和重要性,也意味着积极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进行改革,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的分析以及思考能力势在必行[1]。
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的操作思路
(一)创设情境,通过情景辅助教学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在理性思维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相对来说仍然处于年纪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感性思维仍然有一定作用的年龄段。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体会到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学习,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入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将语文知识融入到生动、形象的模拟场景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进行理解。比如在对于《伟大的悲剧》这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寻找一些与南极有关的视频影像资料,或是一些南极的纪录片等在课前为学生进行播放,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南极的环境以及气候特点,理解南极的环境对人类生存带来的挑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对探险人员所面临的场景有着更加感同身受的理解,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到探险人员所具有的对未知领域不懈探索的精神以及坚韧不拔,不畏艰险的品质,更好的领略探索人员与恶劣环境以及死亡的威胁斗争的英雄气质[2]。
(二)积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以教师的单方面知识灌输为主,学生只需要记忆知识点和练习答题技巧来应对考试。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情感绝大多数都是从教师个人的理解角度出发的,是教师自身的理解,而不是由学生经过思考探究后产生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随着新课标对于教学的新的要求的产生,教师也需要积极的变更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法,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概念进行日常教学,其中合理的提出问题就是一个有效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手段。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合理的提出一系列问题,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分析、思考,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同时思考的过程也能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学习内容的记忆以及理解。具体来说,比如在课程进行到《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放弃传统的直接带领学生逐段分析文章的教学方式,改为以提问来促进课堂进行。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指向来明确这一课的学习方向,同时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引导学生自发的对知识点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思考:济南的地理位置如何?济南在这种地理位置之下,冬天会有什么表现?其中是否有独特的冬季的表现?济南的小山在地理意义上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用了什么手段对小山进行描写?为什么阳光普照下的小山对作者来说显得特别可爱?然后通过让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逐个的回答这些问题,将本课的知识点和情感过程通过回答问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情况,总结学生对于课文内的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的情况,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引导学生查漏补缺。这样可以将学生放置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理解以及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3]。
(三)通过小组合作,创建良好学习氛围
语文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以及工具,是一种具有实用性的知识,因此积极的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也是很有意义的。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分为几组,布置一系列的任务并且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给各小组打分,给分数最高的组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各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达到提高学生素质,提升课堂效率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初中语文的教学中,积极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探索的能力,是符合教育改革与新课标要求的,也是将学生培养为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谢兰芳. 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研究 [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
[2] 温红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
[3] 杨良军. 浅谈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的有效开展 [J].新课程研究,20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