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卢双珍 熊杏珍 杨明芳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1期   作者:卢双珍 熊杏珍 杨明芳
[导读] 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由于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严谨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加上小学学生的年林阶段和心理特征,数学普遍对学生而言是一门有难度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去研究。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将课堂还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渗透核心素养的哦诶寻,从而帮助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提高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实现学生和教师的统一,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这应该是一个师生间真实的、亲近的、自然的互动过程,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之下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学习体系。教师应该通过最大的努力提高上课的效率,但是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的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一、当前小学数学的学习现状
         1. 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进行教学时仍采用单一、枯燥的灌输式教学,对教学方法缺乏有效的创新,进而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缺乏必要的独立思考,只会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同时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交流,师生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导致学生不敢向教师表达自身的想法,教师对学生没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不能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限制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2.         学习目的不纯 。认知需要是直接指向学习或知识本身的,也就是通过学习和获得知识本身,学习者就能得到满足,知识本身就是学习的目的。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天天甚至时时都有新的事物发生,人在适应这种发展的状态下,很容易造成没有时间慢下来好好品味“学习”这件事,更别说感受学科魅力,学习也越来越趋于功利化。家长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珠心算能力、奥数水平等都寄予较高的希望,当学生的实际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时,家长会流露出失望的情绪,甚至责备学生,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负担。
         3. 教学内容枯燥,与生活实际脱节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不能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进而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出现厌学心理。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教学的有效性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时期,由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兴起,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关注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对教学过程经常反思,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1.创设生活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必要的生活情境,激活数学课堂。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已经不再是科学知识的解释者,而渐渐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激活数学课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存在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把数学情境引进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启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让这种生活化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辅导自己的学习。
         2. 实时互动学习,鼓励学生参加学习活动 。当教师激发了学生互动的热情后,需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参加学习活动。教师需要将自己的精力放到教学上,精心优化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当教师帮助学生构建好学习结构之后,带领他们通过老的学习结构学习新的知识,给予他们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使他们在成功学习之后可以享受到成就感。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可以有充足的精力参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交流、合作等等团队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理解的深度,更使得学生之间的情感更加深厚。教师在活动中要起着主脑的作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进行及时的指导,在学生不愿意参加这样的教学活动时,要对学生进行激励和鼓舞,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尽可能的创造机会,带领学生参加学习活动。
         3. 科学合理的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在选择教材时,要选择现实性的教材,这样可以有效的拉近学生生活与教学的距离。选择现实性的教材就是要做到让课本的知识能够回归生活,能够让学生用生活中的知识去理解教材知识,使学生的生活和课本知识达到有机的统一。 在选择教材时要注重设置有生成性的教材,这样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建构。许多的教育专家认为,学生的绝大多数知识不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而获得的,而是学生在特定的境遇中,利用一些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的。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意的为学生创造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境遇,设置一些有生成性的材料,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提高其自我感悟的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多表扬鼓励,展示成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必须对学生多表扬鼓励,展示成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加强学习,定能取得好成绩。同时,对学生实行鼓励教育,还必须要有意识的磨练学生的意志力,适当的为学生创设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建立起强大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信心。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关心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要注意对他们采取积极的教育,对他们的点滴成功都要给予鼓励,让他们在成功时有成就感,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四、总结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也在不断优化改善,在这种条件下,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能够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对自身教学理念进行优化处理,合理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在快乐有效的学习中成长。


参考文献:
[1]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A]. 马丽丽.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 2017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A]. 张斐.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 2019
[3]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探析[A]. 张媛.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 2019
[4]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王玉萍.         黑河教育. 2019(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