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小学生安全教育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1期   作者: 范本强
[导读]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摘  要】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观念滞后,家长安全教育意识薄弱,学生自护自救能力缺乏等原因,近年来学校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了师生的生命安全,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本文主要对农村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安全教育  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的乡下,且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甚至还有很多学生因父母为生活所迫而外出打工成了留守儿童,由老一辈人隔代抚养。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学生从小自控能力差,易受社会坏风气的影响,安全意识薄弱,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受到伤害。他们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等心理问题,造成情绪反常、学习落后,引发一系列恶性事件。另外由于车祸火灾、拥挤踩踏、溺水误伤、食物中毒、自然灾害等突出公共事件,每年中小学生死伤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重视安全教育,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十分重要。
         要确保学生安全,必须抓好学校安全教育这一环节。从学生实际出发,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和自我救护能力,有针对性的在教育内容、方法及手段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将安全事故降低到最小。通过走访观察和访谈问卷,发现很多农村中小学校安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安全教育措施落实缺位。虽然开展安全教育已被学校重视,但具体落实措施不尽到位。对于教师来说,多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压力很大,再加上课堂教学的时间又十分有限,老师为了完成教学的内容,而往往忽视了相关的安全教育。
         二是安全教育方式过于陈旧。很多学校的安全教育一般局限于节假日前的安全指导、课间学生活动、体育课或活动课的安全提示等。随着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众多信息强烈冲击着中小学生的感官,他们总觉得自己是成熟的个体,喜欢淋漓尽致地张扬自己的个性。这种心理状态为他们自觉接受安全教育产生了阻力,也为他们容易招受人身伤害埋下了隐患。
         三是安全教育活动脱离实际。通过调查,发现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都比较重视,尤其对于学生的集体活动、节假日、体育锻炼、实验室实验等比较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的环节,校领导及相关教师都能注意事先教育和事中监督。然而,目前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基本处于就事论事状态,形式主义比较明显。


         因此,农村学校安全教育的关键应该重点培养中小学生自治、自强的意识和良好行为规范的素质,把安全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精神之中,安全教育应是所有教育工作者自觉贯穿与教书育人活动的过程之中。
         一要强化安全常识教育。学校安全教育,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农村中小学应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安全教育课、主题班队会、宣传栏等主阵地,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坚持逢会必讲,教育引导学生不闯红灯,拒乘农用车、报废车、超载车、临时拼车及非法营运车辆;不购买“三无”食品,不欺侮弱小,不触碰法律,不进营业性网吧,不和陌生人来往,不贪图蝇头小利,并充分认识到“水火无情”,防好火、用好电、远离水;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利用家长会,发放《致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家校联系卡,家访、给家长打电话等形式向家长普及安全知识,通过“小手拉大手”,营造人人心中有安全的良好氛围。要健全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利用重要节点经常性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应急避险能力。
          二要强化法制知识教育。在校园安全管理中,法制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农村中小学应继续完善中小学兼职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制度,选聘业务精、能力强、热情高的干警为学校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协助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加强对校园暴力案件的预防和侦破;要结合“6.26”禁毒宣传日、“11.9”消防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节点,加强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教育工作者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和青少年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从根本上严厉打击涉校违法犯罪。要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避免矛盾升级而造成校园安全事件;要关注学生思想、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及时进行法律、道德、心理等方面的辅导,严防校园欺凌事件发生。
         三要强化突发事件应对教育。学校的突发事件包括建筑物倒塌、运动意外受伤、打架斗殴闹事、急病失窃火灾、食物中毒等,种类多种多样,各类突发事件对学生造成危害的方式、后果各不相同,加上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时间、空间上的不确定性以及各学生之间心理的差异性,导致中小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行为反应存在着差异。应对突发安全事件,重要的原则就是预防为主。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学生平时掌握的相关知识有关,通过定期召开班会、讨论,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突发事件的大致类型、灾难的种类和程度,做好处理突发事件时的思想准备,明确处理突发事件的程序、简单的自救方法和各种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强化学生的突发事件意识,提高学生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帮助孩子掌握自护自救。对火灾、地震等重大事件发生时,除了掌握自救常识外,还要加强应急演练,做到应急训练有素、撤离科学有力。
         本文系课题《中小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ZJKYKT2019—080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