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丽末鲜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内外战乱不断,民不聊生,高丽末期在经历了李资谦之乱、僧人妙清叛乱之后,武臣当政并掌握了政权,当时的科举制、性理学思想的导入激发了文人学子创作汉诗的热情,在此背景之下产生了新的文学阶层——新兴士大夫。他们运用现实主义手法,以身边处于水深火热的平民百姓、农民等底层人民为素材,创作了大量的有关爱民主义、送别题材、描写战争的现实主义汉诗,促进了该时期的汉诗创作良性发展,并推动着文学不断前进。
关键词:丽末鲜初 新兴士大夫 汉诗 现实主义
一、社会动荡与新兴士大夫阶层的出现
高丽王朝在1107年爆发了以郑首夫为首的武臣之乱,武臣与文臣在中央的地位发生了颠倒。到了朝鲜时代,,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日益深化,朝鲜朝统治阶级通过田税、长物、徭役等一系列的残酷剥削使人民不堪忍受,两者的对立与矛盾日趋尖锐,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政治、社会上的动荡混乱往往是文学发展的推动力,高丽末期其文学创作不仅达到了顶峰,而且产生了新的文学创作阶层—新兴士大夫阶层。
新兴士大夫阶层的出现,还与性理学在高丽的传播息息相关的。早在高丽时期李在贤和忠宣王就对于文学创作提出了两种相对立的创作观点,第一种是“雕虫篆刻之徒”,第二种则是“经明行修之士”,前者追求华丽的词藻,以优美的词章为主的文人知识阶层,后者则是蕴含儒家修养的新知识阶层,即新兴士大夫阶层。其核心内容为,应抑制专注于纯诗文创作的这种现象,确立儒学者本质上的地位。可见当时的儒学思想已经达到了顶峰。
二、丽末鲜初时期新兴士大夫阶层的现实主义题材的汉诗
丽末鲜初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和政治上的动乱,其中最典型的汉诗就是有关于爱国题材的主题。新兴士大夫们内心动荡不安,引起促使士大夫们创作了大量的有关农民与关心百姓生活的汉文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有李奎报、李穡、李石亨、成侃等。诗人李奎报可以说是高丽时期最出色的汉文诗人之一,李奎报以他充满人道主义和爱国思想的诗篇为汉文诗坛树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使得高丽晚期的诗文转向正视现实和反映现实高丽末期比李奎报所处时期潜伏着更多危机,因而也有更多的诗人写出了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同情劳动人民的诗篇。如五言古诗《孀妪叹》描写了在秋风萧飒寒中一老妪的凄苦状况:当妇女们都忙着准备冬衣的时候,她却独自蜷缩在一个角落里,拱手祈求炎热的夏天再回到人间作者和这个老妪一问一答,以此刻画出了这个贫穷老妇人的悲惨处境。诗人对她说时已值深秋,她应设法准备冬装。老妪回答他:
答云“是何言?妾本最贫女
故絮久已典,新衣谁复与?①
同样,诗人李穡的汉诗也能其反应社会现实,歌咏民生现实是李穡汉诗创作的一大特色,受到儒家及性理学的影响, “修身、齐家、治天下”成为了李穡的人生目标,“济世救民”的人生理想,对深陷于苦海的百姓寄予了深厚的关怀与同情。
凤历绵绵千万载,愿将余福丐吾民 ②
另外,还有一种类型就是送别诗,新兴士大夫们则运用送别诗将当地与民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创作送别诗目的在于,共享其社会病态的问题意识,联合同道中人鼓励其改革与实践。将对于百姓生活上关心扩大到由于自然灾害饱受痛苦的农民上来。
还有通过巫俗和僧侣的出现也表现出了叙事性的倾向,代表作品有李齐贤的《送金海府使郑尚书国经》、李谷的《送杨广按廉韩掌令哲冲》等③
三、结论
高丽末朝鲜初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这个阶段的新兴士大夫们的汉诗相比之前的奢靡颓废,华而不实,歌颂君王的诗歌相比,主题的真实、选取人物的典型、客观描写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只是单纯的描写景与物。现实主义的汉诗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次,由于士大夫们通过科举制进入到了中央管理阶层,也必定将性理学的思想也贯彻到了现实主义的汉诗中去,在“文”与“道”中间,基础上与程朱理学的观念相同,注重道义而反对奢靡雕饰之风气,这就是丽末鲜初的作家不但不比之前的要少反而增多的原因,而丽末鲜初的汉诗也并没有因为性理学而衰败,在这个时期的文学与性理学也并没有太大的冲突,反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在那个特定的时代, 他们一般是地方的乡吏、中小地主出身,所以会秉持着社会经济上的利害关系和作为自己作为“官人”来治理百姓,将两者的身份相结合从而进行相关的文学创作。所以新兴士大夫们一方面是考虑到了对于农民在政策上面的照顾,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的汉诗来反应民间疾苦,映射出社会黑暗,同样,如今自己的处境与百姓们多多少少有着共同之处,但由于自身阶级的经济利益又要强化,士大夫们只是批判当时的政权和统治阶级而并没有去挑战封建社会,批判封建体制社会,再加上作者们只是批判当今的社会现象,并没有想要推翻当下根本的政治制度,也没有想要改变政体,从而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①韦旭昇.《韩国文学史》.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②李穡,国译牧隐集[M]. 韩国:民族文化促进会,2000年
③ : < 01>, [M]. ,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