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纪八十年代,英国文化研究借助传播学适应了美国政治和学术体制,实现了自身合法化,正式登上美国学术研究舞台。但在抗争、妥协与适应过程中,美国的文化研究也呈现出异于英国来路的文化研究特征。本文在梳理英美文化研究发展脉络的过程中,发现在理论旅行的过程中,美国文化研究对英国文化研究进行了政治和学院化改造,使文化研究在美国得以发展的同时,也丢失了一部分批判色彩。
关键词:文化研究 批判学派 跨学科
一、英国文化研究:溯源法兰克福
文化研究和法兰克福学派,二者可以说是媒介文化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两大学派,并有着精神内核上的顺承关系。二者都不满足于单纯的媒介文化研究,主张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文化研究作为一种参与政治的方式。
法兰克福学派产生于法西斯猖獗的年代,理论上比较关心媒介文化的压制功能。其学术立场是,从已经“启了蒙”的精英知识分子角度出发,担负起对无产阶级的“启蒙”重任。①他们认为,大众媒介是资产阶级将工人阶级整合进资本主义的帮凶,也因此对大众媒介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英国的文化研究学派继承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精神,并因现实语境的变化,将研究重点由宏大的政治经济批判转向了媒介文本要素分析和受众对媒介文本的解读。英国的文化研究学派发展适逢战后小人物造反的时代,许多文化研究的理论家甚至直接卷入女权运动、种族运动等。②这导致他们富于实践、意识到大众力量的同时,也更倾向于认为,大众文化是无产阶级在使用媒介过程中自发产生的文化。其理论也更为乐观,认为受众拥有对文本进行能动解读的能力。但其弊端也因此凸显——我们难免会因参与其中,而难以客观分析社会运动中的大众文化。这也成为英国文化研究备受学界诟病之处。
二、美国文化研究:跨语境重构与妥协
随着文化研究影响日益扩大,不少学者开始致力于将文化研究引入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真正意义上的美国文化研究登上历史舞台。③而在一些学者的努力下,如:凯瑞、格罗斯伯格等,文化研究开始在传播学学科范式下取得一席之地。为什么是传播学和传播学者,首先选择了用开放的心态来引进和推进文化研究的发展?
本文认为,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施拉姆建立的学院式传播学已经面临一定程度上的僵化。大众媒介的迅速发展及其所带来的诸多弊端,使美国的传播学中批判意识暗流涌动。
④不少学者一方面被功能主义范式所驱使,一方面也开始意识到经验主义、功能主义范式一统传播学的弊端。这时,具有批判意识的文化研究开始引起了以詹姆斯·凯瑞为代表的传播学者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美国独特的学术体制环境,在引进文化研究的过程中,凯瑞选择了以构建传播学史上“杜威——李普曼之争”的方式,“发现”美国本土的文化研究,为英国文化研究在美国寻找登陆点。⑤
与英国的文化研究相比,美国文化研究在跨语境重构和借助传播学进行学科合法化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个案研究,也丧失了一定的批判意识。这也引来了霍尔、詹姆逊、马尔赫恩等英国文化研究学者的批评。霍尔批评美国很多文化研究变成了流畅的“口技术”——只追求理论上的流畅使用。这些批评指出了美国文化研究的弊端,也引起了美国学者的注意。
格罗斯伯格指出,文化研究致力于在语境中研究语境,所以它得随语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⑥同时,他也承认,来自政治和学院体制化的压力使得文化研究的处境变得异常艰难。透过格罗斯伯格的回应,笔者认为,学科发展并不一定是完全意义上的一脉相承,从引入理论到根据语境变化进行研究,或许是一个去地域化到再地域化的过程。
三、结语
美国文化研究在继承英国文化研究批判意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政治和学院体制化的改造。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文化研究形成了异于英国文化研究的重视个案和数字的差异化特征。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差异,用一方的观点挑战另一方原本深信不疑的东西,实则有利于另一方反过来挑战一方深信不疑的东西。正视这些差异,或许能为想象另一种沟通二者的可能性打开思想的阀门。
参考文献:
①吴欣慰.传播学视域下美国文化研究的重构及其问题[J].新闻界,2017(03):90-96.
②孟登迎.“文化研究”的英国传统、美国来路与中国实践——兼析“文化研究”进入大陆学术思想界的历程[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01):37-43.
③胡翼青,吴越.凯瑞的“仪式观”:美国文化研究本土化的困局[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21(06):49-60+127.
④陈立旭.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对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2010(10):38-46+126.
⑤孔令华.论媒介文化研究的两条路径——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媒介文化观差异之比较[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1):43-48+95-96.
⑥史岩林,张东芹.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性与全球化——美国格罗斯伯格教授访谈[J].文艺理论研究,2011(01):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