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教育的基本目的,也是数学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赋予学生能力的重要部分。但是随着目前的社会变化,教育事业也逐渐变得功利,忽略了教育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学生教育;教育问题;教学方法;方法实践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只注重教习学生相关的知识内容,却忽略了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主观学习能力,由此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自主发展。同时,也让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主动提问的勇气,缺少发现问题的眼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主观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成绩。这不但是教育的本质,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
一、当前学生教育的现状
1、学习氛围和从众心理
基本上所有学校的学习氛围中,老师都是高高在上的,营造的学习氛围是以老师为主。由此就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不敢对老师轻易提出质疑和疑问。对于一些浅显的数学问题,就算学生发现了,也不敢提出来,甚至是去更改,导致一错再错。这对小学数学教育来说是非常不妙的,这也是当前数学课堂学习氛围和小学生从众的学习现状。
2、教师行为思想的影响
对于数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敢不敢提问,更多的时候还是和数学教师自身的行为思想影响有关。对于一些亲和力强、喜欢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老师,学生往往也对老师感觉亲切,能够分享心中对数学产生的疑惑。但是更多的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和学生的沟通,挤压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数学思想,让学生胆怯,不敢和老师进行互动。
3、社会家长方面因素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发展非常快,人口位居于世界前列,学习压力重。这也就造成了社会、家庭都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成长。数学作为三门主课之一,很多时候却和语文、英语并不相融,这就给数学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
1、提高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的学习息息相关,通过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能够让学生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更加准确获取数学问题的内容核心,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学生找出数学问题、解决問题的能力。
2、激发求知创新精神
想要提出问题,首先需要孩子对外界产生思考,对事物的本身进行了解,探究事物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疑惑,才会因为未知产生一系列等待解答的问题,这对于数学的学习教育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只有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创新精神,让他们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引导他们持之以恒学习下去。
3、提升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学生有了问题,肯定是超出自身知识储备的内容,需要老师对问题进行详细地解答。而这种问题解答,也让学生体会到豁然开朗的感觉,感受问题从发现到解决的喜悦,促进师生感情的交流,提升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方法
1、思维观察
想要提出深刻而有意义的数学问题,首先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思维观察能力,对问题的对象进行细致地了解和观察,然后进行相应的思索和思考,发现其中存在的疑惑,才能提出问题。思维敏锐能力在数学、物理等理科内容方面具有非常好的促进学习效果。拥有敏锐数学思维观察能力的学生,往往比其它学生更能集中自己的精神,对课本上的数学问题进行剖析,找到问题的中心。
2、信息收集
收集信息能力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和基础。仅仅只有敏锐的思维观察能力,只能发现自己的疑惑,提出数学问题,却不能亲手解决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解答基础,其中包括问题中出现的数字、关系等等,由此得出已知条件,并根据已知解答未知,这才是数学学习的精粹所在。所以我们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问题解答的可靠性。
3、活动实践
实践是检验问题的真知。思维观察能力让学生拥有发现问题的基础,信息收集能力让学生拥有解决问题的基础,而活动实践能力,则是让学生对自己解答出的数学问题答案进行检验,以保证答案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同时,活动实践也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动手能力,让学生对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才能保持长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情感交流也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通过情感交流,老师能够清晰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对他们的学习思想进行更好的引导。积极的情绪和健康的思想也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基础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系课题《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编号:SCXKT2019—01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