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方案设计中的控制要点探讨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5期   作者:程远劲
[导读] 由于车辆的增多、雨水的浸泡等因素,当前部分市政道路出现坑槽、裂缝、拱起问题
         摘要:由于车辆的增多、雨水的浸泡等因素,当前部分市政道路出现坑槽、裂缝、拱起问题,对通行车辆安全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需要有效开展市政道路路面改造工程,利用有效的施工技术去解决存在问题,这样才能减轻对当地人们出行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对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方案设计中的控制要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城市道路在长期使用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错台、裂缝等病害,需要通过道路路面改造施工加以解决。进行市政道路改造施工期间,需要施工人员做好前期的分析和勘察工作,对路面的破损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进入到施工环节,需要作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要避免由于操作失误对路面造成破坏。此外,在施工完成之后,还需要加强对路面的保养和维修,这样才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
1路面改造过程常见的病害
         1.1坑槽
         由于路面长期积水以及受到车辆漏油影响,使得水泥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都会导致路面出现坑槽。在以上因素中,积水是导致坑槽出现的主要原因,随着细微的颗粒渗入到沥青路面内部当中,受到车辆的重量使得真空吸力出现,进而吸出混合料中沥青,导致混凝土路面出现坑槽,而油污的腐蚀作用在于可以对路面的混合料沥青进行稀释,在渗入到路面以下的部位可以降低凝固能力[1]。
         1.2车辙
         路面处于较高的环境下并且长期受到车辆重压,容易导致路面出现变形,之后会由于车辆的反复碾压出现车辙。目前车辙主要包括结构型、湿吻型、磨损型这三种,通常来说,如果沥青混凝土抗碱性不足,或者在路面摊铺的期间不均匀、厚度低,都不能达到施工要求,更加容易出现车辙这种情况,还有在市政路面施工刚刚完工后,大量的车辆集中通过某个部位也会出现车辙。
2市政道路原有道路改造工程存在的问题
         2.1新老路基结合面滑坡、失稳以及结合处不均匀沉降
         出现结合面滑坡以及失稳这一现象,首先要从地质地形因素进行分析,关键是要看道路地基的夹层,如果原有道路地基存在一定的软弱夹层,就很容易造成结合面的滑坡和失稳,在对原有道路实施加宽改造完毕,改造后的道路路基由于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对新建路的路基产生强大的压力,致使软弱夹层发生滑动,这时候路基结合面就会产生错位、沉陷以及脱空等方面的问题,从而造成新旧路基的错台,出现滑坡现象。人为因素也是造成滑坡和失稳的关键性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在对新旧路路基的作业区域没有进行彻底的清理,未依据设计规范实施开挖台阶,对高填方加宽路段的考虑不够全面,如果在这一路段不加设土工合成材料对路基结合处进行拉结,很容易造成这些现象的出现。而对于新旧路路基面的不均匀沉降也是市政道路施工中经常见到的质量问题。当道路初次建成投入使用后,路面土体要承受持续不断的、强大的荷载。
         2.2道路排水设施有缺陷
         在市政道路在施工后会由于排水设施设计不合理,导致在使用期间出现诸多问题,比如说对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导致排水出现堵塞现象,使得路面存在大量积水,如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路基沉降和路面破损情况,更加导致积水不能长期下渗,进而影响车辆通行。再如路面改造施工期间,由于震动碾压造成排水管出现位移甚至管道破裂,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渗水问题。所以说在施工期间需要施工人员充分考虑路面的排水性和防水性,采用高质量的施工材料,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以此减少由于路面积水对路面的破坏程度。


3如何有效开展市政路面道路改造工程
         3.1混合料配比管理
         为保证施工原材料可以达到施工要求,需要科学处理好目标配合比,主要是对粗集料和细集料的均匀度进行把握,需要施工人员选择耐久性高、密度合理、吸水率小的集料。如果及料的密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到混凝土表面对沥青结合料的吸附能力,最终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度,在施工期间还需要对铁矿粉进行科学配比,进而确保混合料具有渗水性差、孔缝率小的优势。此外,对于各项原料的配比需要施工人员对相关成分进行分析,这样碾压机可以更好的对路面进行碾压,有效减少沉降、错台、拱起、裂缝等问题,实现路面整体、稳定性的提升。
         3.2旧路补强施工质量控制
         如果旧路面的破损不是很严重,可以对原有路面实施铣刨,若铣刨机没有办法清除干净,则需要人工进行铲除作业彻底清除残留物。以此避免新路面出现推移现象,从而造成新路面的损坏。如果原路面破损状况较为严重,需要采取破凿的方式彻底清除,清洁后将基层铣刨成为平面,切记基层面必须保证坚实牢固,然后在上面喷洒封层油,避免出现裂缝现象。在对相邻的板块侧面实施植筋作业的同时灌入C30沥青混凝土,但是,必须保证灌入的沥青厚度要与其相等同,使之恢复到原样。由于原路板出现裂缝和接缝问题,这是因为旧混凝土板受环境和荷载压力的影响所致,所以,在设计新的路面结构之前,需要对原有的路面结构进行铲除。在彻底铲除旧土板块以后将操作区域清除干净,为了减缓旧路面的反射裂缝,需要把旧路面与补强层之间进行隔离,隔离层采用土工布铺设便于浸透沥青,尽可能的避免新路面出现裂缝现象。
         3.3有效提高管理者的专业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管理模式的不断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现如今工程行业的发展现状,对此为了能够保证施工企业的长久发展,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汲取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最优决策。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管理人员可以到国外学习新的知识,接受高层次的培训工作,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企业内部制定合理科学的法律法规,保证企业工作的顺利进行。管理者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
         3.4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重点考虑路面改造工程中的影响因素,施工中应加强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可以增强道路运行中路面的强度,还能避免过负荷造成路基的损伤,并控制养生期一周后实施路面的施工。施工中,必须加强对沥青拌合质量的马歇尔试验。摊铺前需将顶面处理洁净,然后对面层的铺摊实施合理地洒布透层油及粘层油。透油层材料的选择要根据路基面所用的混凝土来确定,如果路面是混凝土稳定类半刚性基层,则应采用慢裂型乳化混凝土。对混合料的摊铺进行连续性摊铺,能够使路面的平整度保持一致。用混凝土洒布车喷洒过程中,绝对不能发生流淌现象,保持稳定的喷洒量和车速。初次碾压时碾压两遍,用60~80kN双轮压路机实施碾压,切记车速控制在1.5~2km/h范围以内。然后用大于20t的轮胎压路机实施碾压,车速控制在5km/h,对路基面碾压4~6遍。复压阶段必须保证压实度符合规范标准。采用双轮压路机(60~80kN),车速控制在3km/h以内,碾压2~4遍,将碾压轮迹彻底清除掉。同时,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机制,明确责任和目标,以便更好的实现工序管理。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市政道路的建设水平有了更高地要求,只有通过完善合理的改造工程,才有可能使得市政道路实现道路功能完备与景观环境提升的兼顾。在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诸多内容当中,对于路基的设计与施工要点的把握十分关键。
参考文献
[1]赵炜锋.市政道路的路基拓宽改造要点及软土处理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02):81-82.
[2]蔡晓峰.有关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改造施工[J].门窗,2018(03):216-217.
[3]任伟强,黄定江,张乾坤.道路改造设计中老路路基、路面利用问题浅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02):51-53+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