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汪 东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5期   作者:汪 东
[导读]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市政工程逐步成为了重点性项目

        摘要:在城市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市政工程逐步成为了重点性项目,特别是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对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市的道路建设均沿着硬化方向发展,因此对于城市的排水系统也变得越来越重视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习惯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对市政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关乎城市居民的用水质量。目前市政给排水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采取措施改进市政给排水设计。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有助于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的科学性。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引言
         海绵城市建设是在城市中设置若干吸水、排水能力的海绵区域,并将其与生活、交通、绿化等区域连接起来,构建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以增强城市储水能力。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内涝治理水平,也增大了雨水利用率,避免了径流污染,对现今城市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海绵城市理念运用的重要意义
         海绵城市理念,其重点在于城市雨水的处理方面,通过海绵体对雨水进行渗透、输出及净化,使得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得以实现,从而对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其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可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水资源对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目前世界上水资源极度短缺,解决水资源问题是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任务。根据以往的城市建设理念,雨水的回收利用并没有纳入城市建设计划。海绵城市的理念就是使城市能够长期保留水资源,提高城市的蓄水能力,并采取合适的方式利用这些水资源,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1.2有助于改善现存的生态环境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市政给排水设计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可有效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1.3可优化城市环境,减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又极其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城市在初期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水污染的情况,目前排水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效率不高,所以市政给排水工程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改进完善市政的排水工程。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排水工程,可以有效提高排水系统的污水处理能力,改善城市的水体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2“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要点
         2.1绿化带的设计
         首先,在雨水收集方面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时,要以透水地面为基础,让其地表径流可以逐步的流向绿化带。在水体过滤方面,可以将在地面的水体进行过滤处理,确保其水体的清洁程度,然后铺设种植土,进行砾石层的设立,最后再安装渗透管,不断地强化雨水的深入效用,确保水体的供给性能。在缓排滞蓄层面,需要对绿化带的地形结构进行全面性的勘察,收集各类所需要的数据信息,科学合理地设计导流系统,让雨水可以更为深入地渗透到地下。除此之外,在设计明沟时,还要确保雨水可以发挥出其自身的沉淀效用,在雨水量比较大的季节里,要在确保雨水口效用的前提下,让水体直流在绿化带的周围。在排放方面,要开展溢流系统的设计工作,让雨水和排水管道连接在一起,这是因为在雨水量比较大时,雨水口无法承受住过多的雨量,产生雨水处理的问题,利用溢流系统,让其可以流入到市政管网中,把多余的水排出。


         2.2人行道设计
         (1)选取防渗水土工布铺设在人行道素土上,确保土工布铺设地段的地面具备良好的平整度,将防渗水土工布搭接长度控制在2m以上,防范水体向土层渗透;完成防渗水土工布铺设后,在其上方铺设碎石层,将碎石粒径控制在25.5mm内、压碎值不得超过25%,且直径小于0.08mm的碎石数量占比不得高于4%;在完成碎石层铺设的基础上,在人行道坡脚增设排水沟或盲管,选用高分子树脂等新材料制成排水沟的立壁与底层,利用这类高密度、抗压能力强、抗腐蚀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材料提升排水沟的排水能力,克服杂质滞留问题。
         (2)选用透水混凝土浇筑在碎石层上,在浇筑前应确保实现混凝土材料的均匀搅拌,将搅拌时间控制在30-60s内,在确保胶结料与碎石料均匀混合后,分2~3次加入适量水,继续搅拌20-25min,并在混凝土制备完成后的15min时间内将其投入使用;在混凝土浇筑作业时,应将浇筑厚度设为15cm左右,选取平板式振捣器实现对混凝土的均匀振捣,将各位置的振捣时间控制在10s以内,确保混凝土层表面平整、厚度均匀;待浇筑完毕后养护7d左右,在养护期间严禁随意踩踏混凝土层,待养护结束后选用土工布铺设在混凝土层上,并选取透水砖铺设在基层上,完成人行道的建设工作。
         2.3车行道设计
         在现阶段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非渗透性路面的应用较为广泛,虽然其保证了市政道路强度,但这类型路面会造成严重积水现象,影响地下水的供应,进而形成热岛效应。而在海绵城市理念下,车行道的设计更加注重路面的透水性能,减少了地表径流,提升了地下水循环补给效率。在实际设计中,表面层适用于渗透性沥青混凝土,基层和底层可以采用非渗透性材料实施,这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雨水引起的路基损坏。当雨水接触到路面后,可直接沿着路面坡度走向流入周边的检查井或绿化带中,增大雨水利用率。
         2.4城市绿地衔接的设计
         一旦城市绿色和道路的周围存在着一定的衔接关系,那么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路面径流的分流效用。其中,LID源头的渗透技术比较多,所以在处理其道路和绿地的衔接问题时,要懂得合理地选择技术,依据地域的不同,确定实际的施工技术方案。首先,对于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进行雨水的净化处理,降低径流洪峰,在道路两边适当增加一些植被缓冲带,通过这些方式达到净化雨水的目的;其次,对于一些雨水比较缺乏的地区要适当地进行雨水的储存和回收利用,对于路面雨水进行净化储存,其主要是在排水管作用支持下完成的;最后,对于径流污染严重的区域,首要目标是控制污染。
         2.5路缘石、雨水口及路肩边沟的设计
         除上述建设内容,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中,路缘石、雨水口及路肩边沟的设计也非常重要。路缘石作为城市道路边缘主要的排水设施,是加快雨水集中处理的关键设施。在海绵城市理念下,路缘石在设计时可通过穿孔路缘石、间隙边石及间隔边石等的添加,来提升雨水聚集效果,并将其快速输送到周边绿化带内,改善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效果。沟壑在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传统雨水口设计中,雨水进入时往往会伴随较多泥沙或杂质垃圾,随着这些杂质的不断积累,雨水口堵塞概率提升。而沟壑的合理设计则可以避免垃圾的阻隔,减少泥砂及杂质流入雨水口中,确保水流的畅通。路肩边沟是一种帮助排水的设施。在设计肩边沟时,应注意草沟的设计。植草边沟的设计能在发挥雨水收集、净化、排放功能基础上,还具有美容和雨水净化的功能,有助于更好地建造海绵城市。
结束语
         从上文的探讨中我们可以发现,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以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关部门需要重视海绵城市理念的相关应用技术,推动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发展,促进城市建设的环保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锋.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8):214.
[2]宁芳仪,丁淑艳.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住宅与房地产,2018(3):80-81.
[3]付昊.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7(24):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